今日练习

  男,84岁。咳嗽、咯血2个月,经X线拍胸片,诊断为左下肺癌,左胸腔大量积液,右胸腔少量积液。近1周来胸闷胁痛,呼吸因难,不能平卧,面目及双下肢重度水肿。于左胸腔抽出血性胸水500ml,症状不见缓解。小便少,大便干,舌苔苔腻,脉弦滑。

  处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白虎汤加减

  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上一期:经方临床医案练习【732期】

  上期原医案

  冯某,女性,25岁。高热已20余日,曾在20多家医院用各种抗生素治疗均无效。因头部两侧淋已结肿大,故多数医院诊断为淋巴结核。因高热不退,经人介绍来求诊治。望其面黄无华、消瘦,自汗出,不恶寒,自感无力身重,昨晚体温39.7°C,舌苔薄少,舌质红绛,脉滑数。

  脉滑数,舌苔红绛,舌苔薄少,不恶寒,自汗出,阳明里热。

  面黄无华,消瘦,自感无力身重,热伤津液。

  综合分析:证属阳明里外皆热,津液大伤,治以清热救里。

  处方:生石膏(同煎)90g,知母18g,粳米30g,炙甘草6g,生地黄24g,麦冬24g,生牡蛎(同煎)15g

  结果:上药服6剂,体温降为38C左右,但晚上偶有39°C。出现恶心,纳差。喜凉,喜吃西瓜。

  改服小柴胡加石膏汤(生石膏每用60~90g),药后热平,诸症消,共服11剂,头部淋巴结亦全消失。

  学习经典

  《伤寒论》第176条:伤寒脉浮滑,此表有寒,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伤寒论》第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发汗则谵语,遗尿。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厥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伤寒论》第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各家论述

  《伤寒明理论》:白虎,西方金神也,应秋而归肺;夏热秋凉,暑暍之气,得秋而止。秋之令曰处暑,是汤以白虎名之,谓能止热也。知母味苦寒,《内经》曰:热淫所胜,佐以苦甘。又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欲彻表寒,必以苦为主,故以知母为君。石膏味甘微寒,热则伤气,寒以胜之,甘以缓之,欲除其热,必以甘寒为助,是以石膏甘寒为臣,甘草味甘平,粳米味甘平,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热气内蕴,消灼津液,则脾气燥,必以甘平之物缓其中,故以甘草、粳米为之使,是太阳中暍,得此汤则顿除之,即热见白虎而尽矣。

  《医方考》:石膏大寒,用户以清胃;知母味厚,用之以生津;大寒之性行,恐伤胃气,故用甘草、粳米以养胃。是方也,惟伤寒内有实热者可用之。若血虚身热,证象白虎,误服白虎者死无救,又东垣之所以垂戒矣。

  《伤寒来苏集》:石膏大寒,寒能胜热,味甘归脾,质刚而主降,备中土生金之体;色白通肺,质重而含脂,具金能生水之用,故以为君,知母气寒主降,苦以泄肺火,辛以润肺燥,内肥白而外皮毛,肺金之象,生水之源也,故以为臣。甘草皮赤中黄,能土中泻火,为中宫舟楫,寒药得之缓其寒,用此为佐,沉降之性,亦得留连于脾胃之间矣。粳米稼穑作甘,气味温和,禀容平之德,为后天养命之资,得此为佐,阴寒之物,则无伤损脾胃之虑也。煮汤入胃,输脾归肺,水精四布,大烦大渴可除矣。

  ——EN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