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抱着机枪扫到了几十号人,就这个描述,很多人肯定会想到第一滴血系列中的史泰龙。即便是电影,很多人肯定也会说,别当真啊,一个人在实战中能这么打的绝对没几个。

然而在我军历史上这样的猛人却不少见,上甘岭战役中的孙占元就是其中一个,而且他还是在双腿被美军炮弹炸断的前提下,取得这一战果的。

1952年10月14日,美军第7步兵师、韩军第2步兵师在大量航空兵和300余门重炮掩护下对我上甘岭上的2个连级阵地发动猛烈攻击,最激烈的一天光炮弹就打出了30万发。

为了抵挡美韩军队潮水般的攻击,15军防守部队也是誓死反击,光是10月14日这一天就打掉了40万发子弹、手榴弹手雷近1万枚,打坏了苏制DP轻机枪10挺,冲锋枪62支、步枪近百支。

而在这天的战斗中,也涌现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

孙占元,1925年生,河南林县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随所在的15军部队赴朝参战,曾先后五次立功。

10月14日傍晚,时任15军45师135团7连某排排长的孙占元带领突击排反击美军,美军据点机枪火力较猛,孙占元操作一挺DP转盘机枪为全排掩护,一连拔掉了好几个美军火力点。

眼看着这股这股志愿军要突进去了,美军也着急了,召唤后方火力拦阻射击。美军的炮弹很密集,我军伤亡很大,孙占元的双腿也被炸断,右腿膝盖露出了骨头,只剩下一层皮连着断肢。

当时孙占元正命令战士易才学和方振文等打反击,战士听着排长口气不对,一看排长双腿都快炸没了,易才学想让人把孙占元抬下去。

孙占元说:我是排长,任务没有完成,坚决不下火线。

战事紧张,易才学拗不过排长就去炸美军的地堡了,而孙占元则抱着机枪扫射,战后统计,被孙占元的DP机枪扫倒的美军有80多人。

弹药打光后,孙占元拖着断腿爬到美军尸体堆中找弹药,一小股美军绕了过来,孙占元拉响了手榴弹,同附近的8名美军同归于尽。

战士们看到排长牺牲了,都很火大,提起冲锋枪满阵地找美军打,顺利完成了任务。

战后因孙占元在战役期间的英勇表现,追授特等功并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而孙占元也和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杨连第等一同被列为抗美援朝“五大烈士”。

长期以来,孙占元烈士的事迹仅限于此,后来《国家记忆》致敬英烈栏目曾只做了一期孙占元的节目,为我们展现了烈士更多的战斗轨迹。

其中提到,孙占元在上甘岭阵地上时曾发现美军的炮火虽然很猛,但是山坡上的几处狗尾草却总是免受炮火的侵袭,孙占元据此判断这里是美军火力打击的盲点。

之后在孙占元的建议下,135团在这里修建了3处坑道工事及火力点,这些火力点后来先后杀伤了400多名敌军。所以孙占元不光是一个有血性的军人,同样也是一个智慧型的军人。

当然了军人也是人,也有自己柔情的一面。

孙占元生前曾经和战士易才学说:“将来要能穿上一双皮鞋,站到天安门前照一张相,回家再娶个媳妇,就心满意足了”

说完这句话几个小时后,孙占元就牺牲了,易才学则看到了战争胜利的那一天。

志愿军机枪手

排长当年说过的话,易才学一直记着,可当年那个条件,身在贵州黔西的易才学在没有网络、交通也不便捷的情况下一直没能打听到孙占元的家乡到底在哪里,只能在每年的清明节对着东北方向上一炷香来寄托对排长的纪念。

2005年3月6日,易才学弥留之际对儿子说“一定要代我到孙排长家乡看一看,给他捎一双皮鞋。”

借助于越来越便捷的通讯、网络和交通,经过多方打听和寻找,易才学的儿子易新黔终于打听到了孙占元的老家。

2014年大年初四,易新黔带着儿子易毅来到了河南省林州市烈士陵园孙占元烈士纪念馆,在那里,一双崭新的皮鞋摆在了孙占元的雕像前,这一刻距离当年两个战士之间的对话已经过去了60多年的时间。

近年来,我国战争题材的电影都拍的不是很好,其中除了制作之外,剧本差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有很多类似孙占元烈士这样的好题材,不知为何那些导演们却视而不见,反而去炮制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能不说是很遗憾的。

1992年孙占元烈士妹妹为他扫墓时的场景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好的导演和编剧来发掘这些英雄们的题材,让这些真英雄的形象展现在大屏幕上,这既是对烈士们的纪念也是对咱们普通大众的一次很好的正能量教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