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越南把我国视为”最主要的敌人“,并在很早以前就开始着手准备与我国的战争,并以”边界固守“、”一线取胜“为作战的基本原则。同时,又强调积极防御,认为”防御要积极顽强,贯穿主动进攻思想“。鉴于越军的兵力有限,在作战方面,越军强调”以少胜多,以质量胜数量“,采取游击战,辅之以阵地战和反击战。

  在实战中,越军往往依托坚固防御工事,依靠火力,正面阻击,节节抵抗。在防守失利之后,马上化整为零、化军为民,以游击战的行形式,充分利用地形,广泛实施伏击。越军排以上分队,都制定了伏击计划。而设伏的兵力也非常的灵活多变,多时达一个营,少时只有3、5人。

  在1979年的对越作战期间,我军曾多次遭遇越军的伏击,多数遇伏,其实都与

  敌情不明,轻敌冒进

  有关。

  2月20日,陆军122师364团2营5连加强1个炮排2个机枪排,在军坦克团3营7连支援下沿朔江公路向西进攻。当进至朔江郭寿山一带时,由于轻敌冒进,并未对沿路两侧进行搜索前进,导致未能及时发现敌军,结果遭到公路两侧越军的火力强袭,全连被敌人火力死死压制,无法展开有效反击,只能被动挨打,短短一个多小时,5连全连只剩下4个人,几乎殆尽。后在友军的全力救援下,才脱出敌人的伏击圈。

  2月22日,炮兵第1师26团决定派出由龚显发参谋长率领的群、营指挥所的部分人员,先行向前方转移,以保证指挥的连续性。龚显发参谋长率领的先进小分队,共67人,分乘1辆小车和5辆卡车。此时,陆军54军162师通报,己占领长形高地,但实际情况是并未完全占领。按照规定程序龚显发等人应该在复和停车了解前方的准确情报,然而,由于麻痹大意,他们并没有这样做。车队沿公路急驰,到达班占地区时,本应该向我方步兵了解敌我分布情况,可先谴队却大摇大摆地冲进了敌军的防区,遭成龚显发参谋长等18人牺牲,11人负伤,一辆指挥车被击毁,三辆运输车被打坏的严重损失。

  2月27日,149师446团的一个加强步兵连约170人左右,前往越南黄连山四号桥地区接替友军防御。先前,446团接到通报称四号桥已经被友军攻占。然而,实际情况是四号桥仍然在敌人手中。446团这一个加强连的步兵,因为麻痹大意没有组织细致的沿途搜索,在一处狭窄地段170余人拥挤在不到200公尺的路段上,位置处在刚拐过公路狭窄地段的一段开阔地段上。结果,被敌人”包了饺子“,伤亡惨重。好在指挥员极时组织了反击,战士们英雄拼杀,挽回了战场态势,最终取得了反伏击战的胜利。

  这样的战例还有很多,可不论是宗梅突围,还是后勤纵队魁剥山谷遇伏击,以及运粮队在吞片的遇袭等等,都与敌情不明有很大的关系,比如364团2营5连奉命沿公路向朔江进攻,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敌人在哪儿。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又不安排尖兵沿道路两侧搜索前进,必然导致被动。而龚显发参谋长的先遣小分队,则完全是轻敌冒进。

  要知道,在危机四伏的战场,敌情不断变化,尽可能掌握敌情的同时,保持谨慎方为上策。然而,1979年时的我军各参战部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训练废弛的同时,又盲目轻敌,总认为打越南就好比”师傅打徒弟“、”大人打小孩“,在实战吃了不少的亏,教训十分深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