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年羹堯在西北,運籌帷幄,馳騁疆場,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

孫嘉誠捨身取義,其實年羹堯上了他的當,連雍正都替孫嘉誠惋惜

年羹堯自恃功高,驕橫跋扈之風日甚一日。他在官場往來中趾高氣揚、氣勢凌人,隨意罷免西北各省官員,得罪人極多。雍正得知此事,心中頗爲不快。但此時還沒對年羹堯起殺心。

年羹堯西北大捷,百官跪迎竟然不下馬;朝堂之上,士兵卸甲竟不聽雍正使喚,雍正受辱,折磨其妹妹。

身爲御史的孫嘉誠剛直不阿當然不允許他這麼做,於是上疏彈劾。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雍正擺酒讓二人言和,還派孫嘉誠去西北,協助年羹堯。

孫嘉誠捨身取義,其實年羹堯上了他的當,連雍正都替孫嘉誠惋惜

在西北兩人肯定尿不到一個壺裏,年羹堯觸犯那麼多條例就是死罪,孫嘉誠肯定不會袖手旁觀。孫嘉誠爲了剷除年羹堯,故意逼年羹堯殺自己,年開始還不想殺孫,知道殺了孫沒好果子喫,但孫做事不留情面按規章辦事,年羹堯可不喫那一套,基本上是一心求死了,年後來也是大意了,就殺了。孫是狠人,對敵人狠,對自己也不含糊。就這樣,年羹堯上了孫嘉誠的當。

孫嘉誠雖然是一個小小的御史,卻是百官的楷模,清流的領袖。 孫嘉誠死了,可以說是朝堂震怒。於是百官聯名上書,雍正不殺年羹堯也沒辦法了。年羹堯萬萬沒想到,殺了一個孫嘉誠,換來了災難,致使人頭落地。

孫嘉誠捨身取義,年羹堯上了他的當,掉進了孫嘉誠的圈套,連雍正都替孫嘉誠惋惜,當初不該派孫嘉誠去西北,年羹堯這樣的專橫跋扈可以治,孫嘉誠這樣的忠臣哪裏找啊。

像孫嘉誠這樣,沒有多少私心,只知道一心爲了皇帝的,可以爲皇帝拋頭顱灑熱血的,可以說在官場裏是絕無僅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