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設立總規模100億的市級上市企業馳援發展基金;泉州對經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和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分別獎勵150萬、80萬、30萬。

福州市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市級上市企業馳援發展基金;泉州市對經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和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市級財政分別給予150萬元、80萬元、30萬元獎勵;廈門市新增應急還貸資金10億元……近日,福建多地出臺相關措施,爲民營企業送上“禮包”,着力解決民營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

福建省財政廳:以更積極的財政政策支持民營企業行穩致遠

福建省財政廳將爲民營企業打造更優更佳政策環境。加大減稅降費力度,預計全省新增減稅降費規模290億元。

加強政策扶持引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發揮工業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完工獎勵政策作用;發揮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帶動作用;統籌現代服務業引導資金;發揮總部經濟聯席會議作用,對引進龍頭骨幹企業設立的總部、區域中心及其他特別重大企業,給予“一事一議”綜合扶持政策。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鼓勵創新驅動。建立與企業產值、研發投入等相掛鉤的創新激勵機制,發揮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專項資金引導作用。

發揮財政引導作用,緩解融資難貴問題。對接國家融資擔保基金,設立企業應急週轉金、專項補償資金等,支持企業直接融資,安排省級扶持企業上市專項資金,支持工業和信息化龍頭企業兼併重組、企業股份制改革,推動小微企業開展政府採購合同融資和發行增信集合債等。

福州:7大方面36條具體措施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

福州市出臺《福州市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從着力降低經營成本、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等七個方面,提出了36條具體措施。

針對經營成本較高,福州全面落實減稅優惠政策;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並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採取“一事一議”或“一企一策”的方式對符合條件的職能型總部企業在稅收徵管方面給予支持。降低企業用工、用電、用氣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強化企業用地保障。

針對融資難、融資貴,着力降低民營企業融資成本,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推廣無還本續貸產品。加大對民營企業融資增信支持,統籌用好10億元應急保障週轉金,支持民營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紓解民營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設立總規模100億元(首期20億元)的市級上市企業馳援發展基金。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地方金融業發展。

針對“捲簾門”“玻璃門”等公平競爭阻礙,落實准入平等待遇,建立健全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提高行政審批效率,推進“大數據+政務”服務。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落實政府採購政策,在福州新區、濱海新城、高新區等重點開發區域根據城鄉規劃預留民生補短板領域項目用地,吸引民營企業投資。

針對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大力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支持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實施工業互聯網“十百千萬”工程,加快“企業上雲”步伐。支持“個轉企”、“小升規”,對當年新投產納統、由規下轉規上的工業企業及商貿服務業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30萬元、20萬元獎勵。實施創新人才戰略,支持科技人員到民營企業創新。

泉州:招招靶向民營企業發展痛點

民營經濟是泉州最大的特色。泉州市結合實際出臺了《進一步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行動方案》,共列出了32條實招。

降低經營成本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除全面落實涉企稅收優惠和收費減免政策、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外,針對企業關注的用地問題,泉州市提出了適當降低工業用地的土地出讓價格、妥善處理建設用地歷史遺留問題、鼓勵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資源、允許工業用地彈性出讓等舉措。

緩解融資困難支持設立紓困基金;《行動方案》明確,完善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加強政、銀、保聯動合作。建立以政府爲主導的政銀聯合審批機制,將“助保貸”貸款規模增至5億元,高新技術發展基金貸款規模增至30億元。支持國有企業與金融機構發起設立總規模30億元上市公司紓困基金,通過股權、債權等市場化方式爲轄內上市公司及主要股東提供流動性支持。

營造良好環境拓展民企投資領域;《行動方案》提出,2018年年底前,實現壓縮企業開辦時間至5個工作日以內。探索“誰用人、誰評價”的高層次人才評價模式,試點31家龍頭企業自行制定人才認定方案。此外,泉州市還拿出“真金白銀”鼓勵企業“走出去”、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對於新獲批國家級電商示範基地(園區)及企業的,分別給予一次性不超過100萬元、50萬元獎勵。

提升競爭能力,多項資金獎補加碼;《行動方案》從大力培育產業龍頭企業和高成長企業、提高集羣協作配套水平等方面發力。不少資金獎補比例、額度,在原有基礎上再度提高。例如,經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和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市級財政分別給予150萬元、80萬元、30萬元獎勵等。

廈門:六方面30條舉措激發民營經濟活力

廈門市着眼於進一步激發民間有效投資活力,以引導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爲主線,結合實際出臺《關於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從六個方面提出了30條扶持措施。

減輕企業稅費負擔;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並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2018年1月1日起新開辦的上述小型微利企業,在此期間其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即徵即獎”給企業。

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新增應急還貸資金10億元;企業可免費使用應急還貸資金,單筆金額最高不超過1億元。加強企業還貸應急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支持銀行通過提前續貸審批,提高企業轉貸效率。支持民營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對進入廈門證監局輔導備案和證監會正式受理的企業,分別給予30萬元和70萬元獎勵。

營造公平競爭環境;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進入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並提供補助。例如,凡獲得國家三級甲等和三級乙等的民營醫院,分別給予500萬元和25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民營企業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等模式投資建設高端養老服務機構,市財政對每張牀位一次性補助2萬元開辦費、每年補助2400元運營費和150元責任保險費等。

"1+N合作"

經濟帶網(www.iic21.com)秉承“共建、共享、共用、共贏”的原則,誠邀國內外各級政府機關、商會協會、科研機構、高校院所、新聞媒體、企業單位、投資經營創業者等各類優質資源共同參與、各展所長,形成基於市場機制的多樣化合作模式和合作機制,建立以經濟帶網數據中心爲主體,共享資源、共謀發展,更好地推動經濟帶沿線:智慧城市平臺建設、產業鏈型平臺開發、地方產業經濟宣傳、產業供需數據分析、項目產品宣傳推廣、入駐園區招商對接、商務金融服務對接、戰略學術研究等工作大發展。

合作方式

---資本合作 ---授權合作 ---產品合作

---技術合作 ---數據合作 ---市場合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