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加大流動性風險專項防範力度,建立規模爲100億元的上市公司紓困基金;福建省設立總規模150億元的紓困基金,首期規模20億元。

繼11月1日民營企業座談會召開後,支持民營企業的政策在地方相繼落地。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海南、河北、廣東、北京、上海、深圳、湖南、浙江、四川、福建等地已推出或醞釀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紓困基金,規模合計逾千億元,旨在進一步幫助民營企業降成本,促進民營經濟發展。

多地打出組合拳爲民營企業降成本

當前中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外部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給民營企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一些民營企業出現生產收縮、利潤下降、甚至停產等情況。

有民營企業家形容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如何降低民營企業經營成本,爲企業減負,成爲各地急需考慮的事情。

11月1日以來,廣東、江蘇、浙江等十餘省份密集發佈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爲民營企業“排憂解難”,減負規模累計達萬億元。

如,廣東出臺了《關於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這份被稱爲當地“民營經濟十條”的文件,涵蓋降低稅收、用地、用電、運輸、融資成本等10個方面,力圖降低民營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

江蘇則印發《進一步降低企業負擔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着力降低稅負、用工、用地、融資等成本,預計能爲實體經濟企業降本減負約600億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布表示,“當前民營經濟從高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邁進,民營企業發展環境發生很大變化,企業需要做一些調整。這種調整需要成本,也會對企業運行造成影響。多地支持民營企業政策的發佈,能很好地幫助應對融資難題,使企業順利運行。”

至少13省份設立紓困基金解股權質押風險

2018年以來,上市公司尤其是上市民企的股權質押平倉事件不斷髮生,民營企業股權質押的風險影響股票市場,引發波動。

記者梳理發現,多地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措施中,設立上市公司紓困基金的“身影”常常出現。據不完全統計,北京、上海、廣東等至少13個省份設立了紓困基金,馳援上市企業。各地紓困基金規模基本在幾十億元至上百億元不等。

地方設立紓困基金,可以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在不造成股權流失的情況下,保證公司穩定。

具體來看,近日,海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提出十條措施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其中,省政府將設立支持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專項基金或民營企業發展融資擔保基金,參照銀河證券牽頭聯合央企、地方國企、金融投資機構、大型民營企業集團等設立600億元基金紓困民營企業的方式,政府發揮引導作用,銀行、證券保險各金融機構參與,紓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上海市出臺的《關於全面提升民營經濟活力大力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加大流動性風險專項防範力度,建立規模爲100億元的上市公司紓困基金。日前,上海以市屬國資平臺國盛集團爲主,聯合相關市屬國企,發起設立100億元規模的上市公司紓困基金。

北京設立的“股+債”支持方案,市、區和社會資金基金共同建立了總規模超過350億元的紓困“資金池”。不僅如此,針對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北京融資擔保基金擴大到100億元,並設立70億元的再貼現額度專項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

針對民營企業中的上市公司,山東省組建總規模100億元的資本市場紓困基金,用於幫助民營企業渡過資金難關,緩解上市公司股東流動性風險。山東省國資委副主任樊軍介紹說,首期紓困基金規模約40億元,由債權、股權兩類基金組成,其中債權基金主要化解上市公司大股東股票質押風險,股權基金用於上市公司健康發展,也用於通過協議受讓、大宗交易受讓大股東股份。

福建省設立總規模150億元的紓困基金,首期規模20億元;設立20億元的紓困專項債,首期10億元,用於幫助有股權質押平倉風險的民營企業。對符合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方向、有前景的民企進行必要的財務救助。

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唐川表示,從技術角度看,根據目前各地、各公司公佈的紓困基金介入方案,該類基金將通過直接入股、可轉債投資、股票質押委託貸款,或者借道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的債轉股基金等方式來緩解民企資金壓力。目前,許多因質押率、負債率偏高而無法通過傳統途徑獲得金融機構融資的民營上市公司都在國資“紓困基金”處找到了福音。政府紓困基金的介入不僅是資金的提供,對民企而言也帶來了資信上的提升,使其能夠在向金融機構提交債權融資、股票質押融資申請時獲得更多的政策傾斜。

"1+N合作"

經濟帶網(www.iic21.com)秉承“共建、共享、共用、共贏”的原則,誠邀國內外各級政府機關、商會協會、科研機構、高校院所、新聞媒體、企業單位、投資經營創業者等各類優質資源共同參與、各展所長,形成基於市場機制的多樣化合作模式和合作機制,建立以經濟帶網數據中心爲主體,共享資源、共謀發展,更好地推動經濟帶沿線:智慧城市平臺建設、產業鏈型平臺開發、地方產業經濟宣傳、產業供需數據分析、項目產品宣傳推廣、入駐園區招商對接、商務金融服務對接、戰略學術研究等工作大發展。

合作方式

---資本合作 ---授權合作 ---產品合作

---技術合作 ---數據合作 ---市場合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