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6岁的王健强是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大歹村脱贫攻坚青年夜校的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他每周定期从县城赶往大歹村,给村里人上夜校。

大歹村是个苗寨,是从江县深度贫困村之一,距县城25公里,共有227户1196名苗族村民,全村最高文凭是在读初中,大部分村民不懂汉语。去年,大歹被列为贵州省第一批16个“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示范点之一。

在从江县丙妹镇大歹村脱贫夜校班,村民在跟读英文字母

2017年7月,王健强从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成为一名志愿者。身为从江人的他被从江团县委派到大歹村脱贫攻坚青年夜校,负责组织和开展夜校培训班及相关工作,主要普及普通话(双语教学)、培训就业技术技能、购买动车票等。

大歹村的夜校时间是每周三、周四的晚上,一次课上一小时左右,每天晚上能有一二十个村民前来听课。周三下午,王健强自从江县城搭乘开往榕江县的最后一班定线班车进山,在丙妹镇小榕村公路边下车后,徒步一小时前往大歹村,有时会有过路的村民用摩托车捎他一程。

夜校设在大歹小学的教室里,天已黑,跟往常一样,王老师备好课后,在教室外用手机看新闻坐等村民的到来

在夜校服务至今,他每周固定时间从县城赶去大歹村,给村里人上课,组织村民上课92个课时,培训村民人数达1600余人次,大歹村许多贫困群众开始听得懂汉语、学会写自己名字及常用汉字,“至少出门坐动车能够找得到座位,不再闹笑话了!”村民潘记简说。

在从江县丙妹镇大歹村脱贫夜校班,王建强在教村民乘法口诀

贵州像大歹夜校和王健强这样的夜校志愿者还有很多。共青团贵州省委从2017年8月开始,在全省少数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地区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开办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夜校以“扶智、扶志”为主题,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学写常用汉字、推广普通话、倡导文明礼仪、普及法律法规和生活常识等,积极助推脱贫攻坚。

全省各级团组织共建成夜校136所,覆盖14个深度贫困县和20个极贫乡镇。图为航拍从江县丙妹镇大歹村小学,大歹村夜校点

自2017年8月18日,第一所脱贫夜校开班以来,全省各级团组织共建成夜校136所,覆盖14个深度贫困县和20个极贫乡镇。累计礼聘教师和志愿者1806人,开展教学7013课时,招收学员16547人,培训群众137312人次,其中70%为少数民族群众,72%年龄在30至55岁之间。

点击下方图片观看

大山里的脱贫夜校

——从江县脱贫攻坚青年夜校志愿者实录

撰文摄影:通讯员 吴德军 张琪 贵报传媒全媒体记者 许邵庭 邓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