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3年6月24日,被称作“雇佣军集团”的瓦格纳一夕惊变,让整个世界关注俄乌冲突的所有人,不论抱持怎样的倾向性,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不眠之夜。

对于瓦格纳是否算严格意义上的雇佣军,观察家们尚存争议。但事实上,一年多来,活跃在乌克兰战场上的雇佣军远不止一个瓦格纳,俄罗斯也好,乌克兰也罢,都有一些“看在钱的分上卖命”的雇佣军团体。

俄方雇佣军

成名最早的并非“瓦格纳”

俄罗斯方面,成名最早的雇佣军单位其实并非瓦格纳,而是隶属于“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幽灵旅”。

“幽灵旅”早在2014年乌克兰东部冲突期间便参战,并以心狠手黑著称。尽管有“旅”的名称,但“幽灵旅”从来未被正式列入俄罗斯正规军、民兵,或“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正规武装序列,而是始终保持自行其是的佣兵模式。

这个“旅”一参战就经常被用于“救火”,打了不少硬仗、恶仗,其创始人兼第一任旅长莫兹戈沃伊、第二任旅长马尔科夫均死于非命。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幽灵旅”作为俄军前驱,参加了卢甘斯克方向的一系列战役战斗,并在恶战中伤亡惨重。

“幽灵旅”编制为3000人,但实际上常常远不满编。成员主要由东乌克兰亲俄的俄罗斯族志愿者,和来自俄罗斯境内的志愿者组成。由于标榜“继承西班牙内战中国际纵队衣钵”,以左翼口号相号召,也吸引了一些来自其他国家的志愿者。

据“幽灵旅”自己的社交网络账号介绍,有法国、意大利、巴西、挪威、哥伦比亚、保加利亚、芬兰、匈牙利等国的激进志愿者参加。其分队,则包括沿用了西班牙内战同名番号和标志的“国际纵队”以及“404营”等。

此外,还有个由来自俄罗斯、乌克兰和其他一些国家,自称“精神哥萨克”的极右翼民粹志愿者组成的分队,采用旧哥萨克的服装和编制,被非正式称作“安特拉斯特哥萨克分队” 。

打着泛斯拉夫主义旗号的“切特尼克军团”,则是自19世纪起,由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人组成的地下武装,自2014年起被来自塞尔维亚的泛斯拉夫主义志愿者沿用,组成站在俄罗斯和亲俄武装一边的雇佣军集团。

2022年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切特尼克军团”积极投入一线战场,并在战斗中付出重大伤亡。由于“瓦格纳”一度试图在塞尔维亚招兵,“切特尼克军团”兵员补充日渐成问题。

“切特尼克军团”兵员数不详,一般认为不到2000人,但旗下分队番号却非常多,包括“国际旅”“第七旅”“塞尔维亚骠骑兵团”“乌拉尔团”“第一斯拉夫团” 等等,其中一些被认为是“空架子”,或同一支分队被冠以不同番号。

由西班牙人组成的“卡洛斯·帕诺米诺国际旅”,使用了1936年时西班牙内战中共和派的军旗。这支具有极左色彩的雇佣军,在俄乌冲突前期表现活跃,但冲突爆发后趋于沉寂,许多人因种种原因退出,有消息称,如今该“旅”仅剩不到10人。

耐人寻味的是,来自意大利极右翼极端组织“埃兹拉·庞德之家”(CPI)的极右翼民粹分子大批作为佣兵参加了俄乌冲突,但他们却“精分”到阵营两边,既有人加盟俄方,也有人加盟乌方。

这些极右翼小众雇佣军团人数多寡不一,多者数百,少者不足10人,且员额波动很大。

至于外界曾大量渲染的非洲、中东和东亚等地雇佣兵,人数虽然相对较多——如叙利亚籍雇佣兵站在俄方参战者号称5000之众,但大多被纳入“瓦格纳”范畴。如今“瓦格纳”地位骤变,这些身份特殊的外籍佣兵或许会重新编组隶属其他上级佣兵组织,或独立编队。

乌方雇佣军

“国际军团”只能派小用处

乌克兰方面,最著名的雇佣军组织,是成立于2022年2月的“乌克兰领土防卫国际战队”。这支纯志愿兵组成的雇佣军武装,直接隶属于乌克兰领土防卫部队。

2022年3月,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乌克兰外长库列巴曾宣称,至3月6日参加者来自52国,人数达两万以上。但稍后《纽约时报》根据抽样调查,认为实际人数不过1500人左右,其余则是虚张声势或“云参军”。2022年11月,该组织网络社交账号称,志愿者已来自逾60个国家。

“乌克兰领土防卫国际战队”中,有许多具有实战经验的老兵和战场技术能手,战斗经验丰富,单兵战斗力强,在马里乌波尔、巴赫穆特等“死守绝地的惨烈战斗中出力不小”。

但这些“外国独狼”往往“有组织无纪律”,且待遇远高于普通士兵,不少乌克兰正规军官兵认为他们“说大话、花高价,却只能派小用处”,和他们间有龃龉。

由于许多国家禁止本国公民作为佣兵参战,这支政府出面组织的外籍雇佣军组织,目前同样存在兵员补充不继的问题,且其成员时有流失。

该军团下属单位较多,已知番号包括“加拿大·乌克兰旅”“俄罗斯自由军团”“第三特战团”等。此外,还有由俄罗斯前车臣分离主义武装残部组成的“杜达耶夫营” “热拉耶夫营” “伊奇克里亚特战营”等。

军团下属各单位战斗力参差不齐,既有如车臣几个营等被公认十分善战的,也有一些“仅具备纸面战斗力”的“影子部队”。

“卡夫卡兹圣战组织”同样是俄罗斯车臣反政府武装残部,但不同的是,这支武装曾辗转中东、南亚和北非多地参加所谓“圣战”百余场,成员为顽固的原教旨分子。他们不屑隶属于其他佣兵部队,许多其他佣兵组织也不屑和他们为伍。

这支武装极端仇视俄罗斯,尤其对车臣卡德罗夫武装切齿痛恨,遇到后者时战斗力会格外爆发。

此外,“白俄罗斯卡斯图—卡利诺斯基团”“白俄罗斯帕霍尼亚团”等,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由白俄罗斯反战人士组成,但不属于“乌克兰领土防卫国际战队”建制。

在此次俄乌军事冲突中,双方都有不少雇佣军组织参战,有的还在战场上起到了较为关键的作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雇佣军会在未来战争中发挥多大作用。

在以征兵制为主体的传统军队中,训练有素、待遇和装备良好的雇佣军曾经发挥着“精兵”“决胜砝码”的重要作用。但随着当代各国军队普遍向小型化、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正规军的单兵,尤其团队作战能力日渐提高,雇佣军单兵素质高的优势无形中被大大削弱,人数少、单位成本高的缺点却被放大。

因此,雇佣军在正规战场上的价值也趋于走低,只能在一些“非常规战场”上利用装备、信息和单兵素质的落差,充一把“虐菜小王子”了。

撰稿 / 陶短房(专栏作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