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乒聯2018年終總決賽將於12月13日在韓國仁川進行。中國隊拿到18個總決賽席位,卻唯獨錯失作爲東京奧運會單項項目的混雙名額。

令人扼腕的是,剛剛在奧地利公開賽上獲得混雙冠軍的“昕雯聯播”組合,榜上無名。地表最強中國隊,竟無一對組合入圍。原來根據國際乒聯的規定,每一對雙打組合必須至少參加過兩站巡迴公開賽,且積分位於前八名,纔有資格參加年終總決賽。而中國隊的衆多組合,皆由於“打卡”次數不足,而痛失年終總決賽資格。

事實上,國乒混雙強者如林,兵強馬壯。且不說許昕/劉詩雯這樣的“王炸組合”,還有青奧會新科冠軍王楚欽、孫穎莎(捏臉殺組合),中國公開賽冠軍林高遠/陳幸同(決賽3-1戰勝森園政崇/伊藤美誠奪冠),日本公開賽冠軍梁靖崑/陳幸同(決賽3-0戰勝東道主選手、世乒賽冠軍吉村真晴/石川佳純奪冠)。值得一提的是,21歲的陳幸同在混雙和女雙中不論搭檔如何更換,都能夠奪冠,雙打“球商”甚高。

部分球迷由此指出,國乒“坐擁一手好牌,結果卻打得稀爛”。在至關重要的年終總決賽,只能作壁上觀,坐看韓日羣狼爭霸,瓜分鉅額獎金。空有絕世武功,卻無處施展。如此失策的安排,說明國乒教練組缺乏長遠佈局規劃,之前對混雙不夠重視,參賽目的不明確。不斷試錯,不斷推陳出新,於是每次參賽的組合都是新面孔新組合,似乎從一開始報名參加各站混雙比賽時就沒考慮總決賽的問題。

然而小編認爲,風物長宜放眼量。劉月半迴歸之後,之所以改弦易轍,全新推出“昕雯聯播”組合,其實是爲了更長遠的目標——東京奧運會。爲了打造出適應奧運週期的黃金搭襠,劉指導不僅指定讓新科世界盃冠軍樊振東和超新星何卓佳爲許昕和劉詩雯組合陪練,而且而親自上場言傳身教,足見他對混雙這個奧運新項目的重視。至於年終總決賽,不過是對全年巡迴賽的總結而已,其含金量和重要性,與四年一屆的奧運會金牌相比,孰輕孰重,不言自喻。明白這一點,相信大家不再會爲國乒混無緣年終總決賽而“耿耿於懷”了。

乒乓網約旦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