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市委十三五次全会精神,呼应昆山创新发展实践,10月19日起,昆山日报推出了《科创昆山》周刊版面。新的一周,昆山科创领域有发生了哪些大事?快跟随昆报君走进“科创实践”、“科创动态”两大栏目。

  科创实践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大势,创新国际化是共赢未来的必然逻辑。当前,昆山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把握产业变革趋势,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

  “科技创新离不开合作,多元文化的碰撞、创新资源的融合将更有利于降低创新成本,加速破解全球性发展问题。”如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建议昆山,既瞄准创新大国招才引智,又主动出击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开放与创新并行,壮大科技合作“朋友圈”,持续释放创新“合”动力。

  引进来:企业创新“少走弯路”

  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拥有350多项科研成果。在11月3日举行的昆山产业科创中心建设大会上,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院士入选昆山首批“头雁人才”,正如他所说,昆山在聚集人才和科创发展上具有很强的实力、能力和吸引力。

  深化与国内外大院大所、名人名企合作,昆山持续释放创新的裂变效应。“基于3年多的合作成果,我们与华恒焊接还将在涂覆、表面处理、3D打印材料等焊接方面进一步加深合作。”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院士说,昆山产业基础雄厚,对原创技术产业化应用有着强烈的渴求,双方合作有很高的契合度。在去年与昆山工研院合作共建“中-乌装备制造联合创新研究院”的基础上,双方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和焊接技术孵化,推动焊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昆山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的合作由来已久。比如,在工研院技转中心牵线搭桥下,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金属合金物理技术研究所与昆山捷安特轻合金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研发高强度抗蠕变镁合金制造技术和含钪元素高强度新型铝合金材料,填补国内技术领域空白,助推镁合金材料向强硬度和轻量化方向发展。此外,昆山还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和中-白工业园建立联系,促成了捷安特轻合金、华辰光电与白俄罗斯物理技术研究所等多个合作项目。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昆山捷安特轻合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涂季冰说,企业迫切需要大院大所的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最大限度引导企业少走弯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越来越多企业顺应全球化合作潮流,早已意识到,前沿技术、产业应用等领域应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化国际科技合作。

  乘东风:搭建科技合作“朋友圈”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如何更好地嵌入全球创新网络,构筑比较优势和全球影响力?昆山搭乘“一带一路”东风,放大科技合作“昆山版图”。

  前不久,经全国对俄科技合作基地联盟第十一次大会表决通过,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正式入盟,成为本期江苏省唯一入盟单位,全国也仅有三家。数据显示,昆山工研院通过引入俄罗斯、乌克兰等创新资源,对接企业超300家,200余项科技成果植入昆山企业。

  “国际科技合作在提升区域间要素流动与优化要素配置的同时,还能帮助突破低端锁定、实现价值链攀升和产业升级。”工研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加入对俄科技合作基地联盟为契机,挖掘科创资源,排摸企业需求,打造区域性国家科技合作的示范平台。同时,组织华恒焊接、捷安特等昆山企业赴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巴顿焊接研究院、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乌拉尔分院等开展技术合作,今年以来,仅捷安特公司就与乌克兰签订技转项目14项。

  ▲昆山华恒焊接股份有限公司

  开放创新最重要的是创新生态圈。2016年3月,昆山工研院与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签约,专注引进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高端科技成果。比如,科技成果应用方面的成果产业化项目、应用示范工程等咨询服务;智力引进方面的高技术人才引进、科技领军人才、技术创新团队申报管理等咨询服务;组织开展各类科技类展会、研讨会和推介会等。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负责人表示,将以昆山为基地,通过联合研究、联合实验、共建研发中心和产业园等形式,探索市场化国际科技合作新路径,持续壮大昆山科技合作“朋友圈”。

  “创新是第一动力,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突破世界经济发展瓶颈。”昆山将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更高水平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推动产业迈向高端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再造新优势。

  走出去:“借船出海”拓展市场

  在昆山华恒焊接股份有限公司,灵活自如的机械手臂一字排开,进行设备安装。作为我国最早从事焊接自动化装备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昆山华恒焊接股份有限公司加快走出去步伐,将“海外代理”转变为“海外直销”,年均销售额保持30%以上增长。

  “走出去”,才知市场有多大、前景有多广。两年前,昆山华恒焊接股份有限公司与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签署协议,共建“中乌焊接工艺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双方结合核电、石化等领域的市场需求,针对厚壁管道焊接的关键技术,已经展开对“全位置MAG焊接工艺技术”的联合攻关,并在“高效深熔焊接”“磁控焊接”等多个焊接工艺领域开展工作。华恒焊接董事长徐绪炯表示,双方还将对高强钢焊接、激光焊接、外太空焊接技术等课题开展研究,联合实验室将成为企业打开欧洲市场、提升创新能力的一个新平台。

  “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还与华恒焊接公司合作共建实验室,一方面致力于技术转移、人员培训及相关产品、设备的联合生产等国际合作,另一方面将最新科研成果植入企业。”正如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主席团成员、高分子研究所所长尤里·萨利耶夫院士所说,共建实验室、科研中心和创新院,是拓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他们选择与高新区共建江苏-乌克兰装备制造国际创新院,就是要致力于打造新型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形成集技术转移、国际科技合作服务、产业孵化、公共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创新平台。

  昆山科技合作越来越有“国际范”。近年来,我市推动阳澄湖科技园、工研院等单位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科技园共建“江苏-乌克兰装备制造国际创新院”“昆山-白俄罗斯技术成果国际转移中心”。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型研发机构撬动的是国际高端科技项目,将推动乌克兰、白俄罗斯等科创资源汇集昆山,聚焦基础性科学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服务区域产业优化升级。

  科创动态

  昆山两人才获评姑苏知识产权人才

  根据《姑苏知识产权人才计划实施细则》《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度姑苏知识产权人才计划申报的通知》文件精神,经单位考察推荐、材料审查、专家评审、苏州市知识产权局党组集体研究、苏州市人才办主任会议审定等程序,拟确定柯晓鹏同志为2018年度姑苏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岳强同志为2018年度姑苏知识产权重点人才。

  据了解,柯晓鹏,现任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及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总经理;岳强,现任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

  第三届中国创新挑战赛火热进行

  第三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昆山)8月9日启动以来,市科技局积极营造赛事氛围、深度挖掘技术需求、广泛征集解决方案、精准筹办对接活动,全力搭建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需求诊断,精准摸排技术需求。市科技局聚焦光电、半导体、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一方面,依托中国创新挑战赛及昆山市一站式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网站,创新动车、创新挑战在昆山等公众号发布需求;另一方面,采用电话调研和实地走访形式,深度挖掘企业技术需求。截至目前,累计征集企业需求847项,有效需求246项。

  精准对接,广泛征集解决方案。市科技局线上借助中国创新挑战赛官方网站、创新动车等平台发布需求,邀请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三螺旋公司、品源公司等服务机构参与赛事服务。需求发布以来,已有来自上交大、苏大、常理工、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的20多位专家就企业需求提出反馈,并已预约企业深入接洽。线下举办企业技术需求分析论证会,开展“老师老板面对面”对接活动,累计举办挑战赛产学研精准对接活动8场,100余家企业、69名专家教授参与,达成合作意向60个。

  花桥汤米产业园正式开园

  11月18日上午,花桥汤米产业园正式开园。来自上海乃至全国各地的高校、企业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

  据了解,汤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2012年9月在花桥成立,注册资金4800万元,主要经营项目投资、资产管理、影视策划及信息咨询、大型文化艺术交流与策划等。近年来,公司先后投资了上海众联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上海万达奴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上海豪客贸易有限公司、上海爱尔威金融公司、集大成(昆山)服装科技有限公司等。

  汤米投资董事长甘传猛表示,汤米投资产业园将服务好入驻企业,使企业扎根花桥,做大做强。

  汤米产业园位于花桥远创路511号,园区总建筑面积近3.3万平方米,为企业搭建平台,目前已有一家北京企业成功入驻,另有3家企业有意向入驻,并签订意向合约。园区定位为融汇电商的现代化园区,绿化覆盖率高,办公环境优良,内设员工运动区、休闲区、便利超市等。

  聚焦智能制造推动转型升级

  11月20日上午,2018年江苏省“英才名匠”产业培训计划——智能制造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培训班在昆开班。此次培训班由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来自我市及周边地区60多家企业的100多名企业高管、技术工程师等参加培训。

  本期培训围绕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智能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视觉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等进行,采用理论学习与现场教学结合的方式开展,特地选取了我市智能制造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的企业进行现场教学,帮助学员深入了解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工业中的综合应用,极大地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

  据悉,“英才名匠”产业培训是贯彻省委、省政府科技与人才强省战略,培育和造就高素质产业领军人才和高水平技能工匠的重要举措。

  昆报新闻采访中心集体采写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