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2 14:50 | 蔡玲玲 孫曉波

近日,一幢嶄新的黃色大樓矗立在潘岱街道。這裏是瑞安市紅十字會承建的省、市、縣三級備災救災物資庫,也是浙江省首個縣級區域性備災救災倉庫、溫州目前唯一的一家備災救災物資庫。

11月19日下午,省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專職副會長陶競,溫州市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副會長陳曉甜,我市副市長章平共同爲物資庫(浙江省紅十字會溫州備災救災倉庫、溫州市紅十字會備災救災物資庫、瑞安市紅十字會備災救災中心)揭牌。省內各市級紅十字會代表參加了物資庫落成典禮暨揭牌儀式。儀式後,一行人蔘觀了馬嶼鎮“博愛家園”,對於市紅十字會的工作成績,同行們紛紛點頭讚賞。

三級備災救災物資庫爲何落戶瑞安

在揭牌儀式上,瑞安市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岑慎鍵說,備災救災物資庫的落成,是瑞安紅十字事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這對推動我市紅十字事業新發展、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瑞安地處東南沿海,各類自然災害頻發,備災救災任務十分艱鉅。近年來,浙南地區屢受颱風災害,在每次災害中,市紅十字會積極發揮備災救災的作用,有效降低了災難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是,在救災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許多不足,如:物資的儲備、運輸、管理和調度等方面存在問題。”岑慎鍵表示,建立功能完備、運轉良好、儲存充足、反應迅速的區域性備災救災中心,確保災害發生時能及時將救災救助物資送到受災羣衆手中,發揮救急作用,顯得尤爲必要。

經過省、溫州市及瑞安前期的綜合考察,市紅十字會確定選址在原錦湖二中,籌建備災救災物資庫。該地段靠近瑞楓公路,離高速公路出口僅十多分鐘路程,東臨瑞安市區,南接平陽、泰順、蒼南以及福建省,西臨文成、麗水,北接溫州市區,交通便利。

據悉,該項目於2013年4月立項,今年4月25日順利通過竣工驗收。接下來,備災救災物資庫將不斷完善,爲浙南地區災害發生後第一時間發放救災救助物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物資庫建築一字型佈置,內部區域明確

揭牌儀式後,記者參觀了這座備災救災物資庫。物資庫總建築面積3378.87平方米,其中紅十字會備災救災物資庫建築面積約2500平方米,此外還有一個屬於民政局的備災救災庫,約800平方米。物資庫共4層,按照功能和屬性劃分,一樓和二樓是紅十字會備災救災物資倉庫和瑞安市民政局備災救災物資倉庫,三樓爲紅十字會備災救災物資倉庫,四樓將成爲紅十字精神教育實踐基地和人防應急疏散安置場所。

物資庫內,空間開闊。一進來,三排大型貨架躍入眼簾,佔據了一樓的大部分空間,貨架與貨架之間,至少有2米的間距。3個貨架分別屬於瑞安市紅十字會、溫州市紅十字會、浙江省紅十字會,上面整齊地擺放着已經裝箱的救災物資。在電梯附近的牆角處,有一個設備存放區,擺放着推車、爬梯、碼垛機械手等各種取貨、運貨的工具。

在二樓和三樓,記者看到了各種大大小小的物資碼垛。每批碼垛前,都有一塊物資垛卡,上面寫着物資來源、生產廠家、生產日期、有效期限等相關信息。這些物資中,包含膠鞋、棉被等各種應急救災必需品。據瞭解,這些物資的存放位置,也是有規定的。比如,出入庫頻次高且出入量比較大的物資,存放在離物流出口最近的貨位上。

據悉,該物資庫總用地面積1988平方米(約2.98畝),建築按一字型佈置。這樣的佈局是有理由的:提高作業的連續性,實現一次性作業,減少裝卸次數,縮短搬運距離;保持直線作業,避免迂迴、逆向和大幅度改變作業。

物資庫管理嚴格,物資要定期檢查、保管

瑞安備災救災物資庫啓用後,2018年度浙江省紅十字會備災救災物資庫管理工作會議也在瑞安舉行。來自省內各市紅十字會的相關人員參加了會議。瑞安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盧月麗表示,我市備災救災物資庫的工作人員將嚴格按照《中國紅十字會物資儲備庫管理工作細則(試行)》規定,加強備災救災倉庫的管理,規範工作流程,嚴格臺賬登記,定期盤查覈驗,確保備災救災倉庫安全管用。

比如,物資入庫之前,工作人員必須要了解物資生產、質量等情況,需要做好物資質量檢驗,絕不允許有損壞、黴變、受潮、以次充好等問題存在。物資存儲的過程中,工作人員要定期檢查、盤點,對於儲存年限較長、質量下降、影響正常使用和受損的物資,提出預警或者更新建議。

物資庫內還設置了溫溼度計,保管員需每日記錄庫內溫溼度的變化。對受溫溼度影響大、質量易發生變化的物資,應根據氣候情況適時通風晾庫或密封防潮,並採取相應措施調控室內的溫溼度,庫內相對溼度一般要保持在75%以下。

物資的出庫,要以上級部門提供的物資調撥通知文件爲依據。未經物資儲備庫負責人批准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均無權辦理物資出庫。非工作人員嚴禁進入物資庫房。

據悉,目前物資儲備庫通過中國紅十字會災害管理系統同意,實行信息化管理。物資的入庫、盤庫、轉庫、出庫以及各類報表反饋等工作,都將通過災害管理系統進行管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