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倫黨建 今天

“貧困只是暫時的,只要我們共同努力一定讓日子越過越好”,這是庫倫旗委辦公室下派到茫汗蘇木海斯嘎查第一書記包小軍常說的一句話。自駐村以來,他始終牢記使命、彰顯擔當,真正撲下身子與羣衆話家常、聽建議、謀發展,一心一意爲羣衆辦好事、辦實事、解難題,在農村一線揮灑汗水,真心實意助力脫貧。

真正入駐,走村入戶訪民情。“既然駐在村裏,就要想辦法住進羣衆心裏”,爲了第一時間拉近與百姓的距離,掌握第一手資料,包小軍主動走家串戶聽民聲、訪民情,一心一意爲海斯嘎查的發展、爲貧困戶的脫貧謀計策、出點子、下功夫,逐戶制定幫扶計劃,確保貧困戶都有致富良策,做到一般戶走訪全覆蓋、重點貧困戶分批重複訪。他牢記第一書記“抓黨建、促脫貧”的責任和使命,積極發揮黨組織示範引領作用。在具體工作中通過“智志雙扶”,扶起貧困戶的脫貧志氣、脫貧智力,激發貧困羣衆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在“七一”建黨節之際,評選表彰嘎查村優秀共產黨員和致富帶頭人,讓村裏的百姓打心眼兒裏支持、配合工作隊的工作。村裏人都說,“這個第一書記既是我們的領路人,又是知心人,家裏村裏有啥大事小情都找他出主意,什麼時間找他都願意幫忙,之前以爲他不過是來做做樣子的,一來二去發現他是真心想幫我們,帶動我們共同致富”。

真心幫扶,發展生產解民困。他與嘎查村兩委班子成員認真研究,找準嘎查村貧困根源,探索脫貧致富的途徑,主要從壯大嘎查村集體經濟入手,他注重因地制宜,通過走訪瞭解到村中養殖戶較多,而且取水比較方便,利用牛糞和秸稈擬建蚯蚓生態養殖示範基地,帶動周邊農戶及中小型農業企業建設以環保、綠色、有機爲標準的綠色產業鏈,力爭達到提高菜籃子品質和農民增產增收的目的。同時,全力協助做好嘎查村新增的集體項目120畝果樹培育工作,果苗成活率達90%以上。爲防止水土流失,帶領嘎查村羣衆在果苗周圍又栽植了防風林,並僱傭建檔立卡戶的羣衆進行看護,不僅提高了貧困戶的收入,還解決了果樹基地的看護問題。爲了緩解牲畜飼草料不夠的問題,他積極協調上級部門和蘇木有關領導,爲海斯嘎查爭取到中科院一年二茬的甜高粱項目,分給具備種植條件的農牧戶,目前長勢良好,預計畝產能達到4萬斤。

真誠奉獻,心繫羣衆排民憂。爲了能夠及時方便服務羣衆,他精心製作了《便民服務卡》發到每戶,讓羣衆有什麼困難和問題第一時間找到工作隊。貧困戶海龍家生活困難,而且女兒患有紫癜性腎炎需要人照顧,包小軍結合實際情況,幫助海龍成立茫汗第一個家政跑腿公司,這樣既能兼顧家裏又能靈活經營,如果效益穩定月收入可增加2000元。農牧民海山家生活困難,爲給女兒看病花光了家裏所有的積蓄,走訪中瞭解到家中青貯草料不足,包小軍積極協調旗農牧業局爲其申請紫花苜蓿種子,儘可能地幫助他減少支出。包小軍發現海山家房屋年久失修,積極幫其換了新瓦,看到門口的道路崎嶇不平、進出不便,他又主動協調茫汗蘇木政府調來剷車平整道路。後來,乾脆把工作駐地搬至他家,既可以支付其房租緩解生活壓力,又可以隨時幫助解決困難。閒暇時包小軍就在駐地種植蔬菜,收穫的新鮮菜他總是先給海山送去,說“都是一家人,我種的菜就是你種的一樣,大家一起喫”,聽到這話,海山的眼睛溼潤了......不僅如此,當看到很多貧困羣衆生活困難,他都會盡己所能、伸出援手,個人出資共2000元爲嘎查的孤寡老人、老黨員、低保戶、五保戶送去毛毯、茶具、廚具等日常生活用品,並出資採購了桌球布、球杆等設備,更新了嘎查村部文化活動室桌球檯,爲豐富羣衆文化生活助力。同時,還成立了“愛心驛站”,將辦公室幹部職工捐贈的被褥、衣物整理、統計後傳遞到需要幫助的貧困羣衆手中,也傳遞着關懷和溫暖。

一個個想法的醞釀實施,一件件小事的落地生根,海斯嘎查第一書記包小軍用實際行動體現着一名共產黨員的忠誠擔當,詮釋着不忘記初心的職責使命,彰顯着人民公僕的大愛情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