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王朝,他的灭亡值得我们深思。人们往往认为,一个朝代的灭亡跟少数几个昏君有关系,由于统治者个人的问题,最终导致一个朝代的覆灭。

一切败亡的种子都萌发于盛世的土壤里,所谓的“盛世”中往往隐藏衰败的迹象,只有天赋异禀的人,才能从中嗅出灭亡的影子。

有人说,明朝亡于万历,其实不仅仅是万历,在万历身后的朝代里,明朝灭亡的隐患也逐渐加深。宦官始终是威胁朝廷的大隐患,其次就是皇帝身后的女人。如果女人懂得勾结官宦,那在朝廷里很快就能一手遮天,成为大明真正的隐患所在。

明熹宗朱由校是万历的孙子,他的爸爸朱常洛是个卑微宫女的孩子,是万历偶然临幸的结果,朱常洛虽然有所作为,但由于从小没受到父亲的疼爱,性格有些变态,身体又羸弱,即位一个月后就死了,史称“一月天子”。

朱常洛死后,朱由校即位,他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 他的即位也跟宦官有关,不过王安倒是好的官宦,比魏忠贤强多了。但好人不长命,虽然王安为人正直,有拥立之功,但魏忠贤嫉妒他,而且他身体也不好,于是明熹宗逐渐亲近客氏与魏忠贤,朝政逐渐落入这两人手中。

客氏是何人?她是明熹宗的奶妈,十八岁入宫,其人长得十分美艳而且善于谄媚,颇得明熹宗的心,因为生母死得早,客氏便成为明熹宗的心灵寄托。

在明朝有太监跟宫女对食的情况,到明朝中期,这种情况逐渐变得明显,如果哪个宫女找不到对食的太监,还会被取笑。而客氏就是魏忠贤的对食的对象,也就是魏忠贤的“老婆”。

我们知道客氏进宫的时候嫁过并且生育过,才能用母乳喂养明熹宗,进宫后她因为美艳不安分,私生活乱七八糟,不仅先后与两个太监对食,而等明熹宗长到18岁,渐通人事,两人还有染。由于这个原因,明熹宗更加看重她。

后来明熹宗娶了媳妇,客氏就有了危机感,虽然明熹宗“宠爱”她,但名不正言不顺,客氏没有名分,这份宠爱也拿不上台面,而且她比明熹宗任何一个妃子都大很多,更加惴惴不安。客氏与其担心失宠,不如担心失去手中的权力。

为了得到权力,客氏和魏忠贤联手,除掉了对明熹宗有拥立之功的太监王安,又害死了他很多妃子,如若不是她进宫前已经有丈夫和儿子,她可能又是一个万贵妃。

皇帝大婚后,大臣建议驱逐客氏回家,皇帝没办法只能遣送她,可没多久皇帝就患上厌食症,心口疼,日夜失眠,头晕恍惚,大臣一看皇帝快不行了,也不好反对,只能默许他把客氏接回来。

因此,终天启一朝,客氏始终自由出入宫廷。客氏每次出宫都有人清扫道路,仪仗排场一样不少,每次出门都安排人叫“老祖太太千千岁”,别提有多风光了。

客氏知道自己的恩宠都系在这个年轻的皇帝身上,如果他死了,她的一切都灰飞烟灭了。可这位年轻的皇帝身体也不好,加上炼丹,身体越来越坏,客氏觉得很焦虑。

首先她把目光对准了得宠的张皇后,皇后的位置是她永远拿不到的,拿不到也就不去想,但关键是如果皇后生了儿子,她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母凭子贵,恐怕孩子没长大,客氏就要失宠了。

于是张皇后的孩子莫名其妙流产了,而后宫的嫔妃也多有流产、滑胎现象。客氏小人得志,猖狂无比,先后害死了几个嫔妃,大家都敢怒不敢言,只有一个妃子性情刚烈,屡屡与她正面交锋,事实证明这个妃子也是死得最惨的。

张裕妃原本也是出身低微,是宫女出身,六岁的时候父亲含泪送她入宫当宫女,她原本想安分生活,直到出宫,没想到却被明熹宗宠幸并怀孕,明熹宗一高兴将她封为张裕妃,一夜之间连升好几级,她提升之快令人嫉妒,其中最不爽的就是客氏。

张裕妃年轻貌美,客氏比不了,她又心思恶毒,本来就存了害她的心思,而且张裕妃害屡屡针对客氏和魏忠贤,她性情刚烈、为人直爽,从不买客氏和魏忠贤的账,对此他们对张氏怀恨在心。

张裕妃怀孕时,两人更为紧张,如果她生下儿子再想害她就难了,两人终于得到一个机会,张裕妃怀孕十三个月都没分娩,这不是妖怪吗?

客氏和魏忠贤天天给明熹宗吹枕边风,明熹宗也觉得此女不祥,说:“打入别宫”。在客氏的挑唆下皇帝说:“断绝她的饮食”,也就是要饿死她,因为她不祥。

所谓“别宫”条件还不如冷宫,冷宫起码还有几间破房子,张裕妃只能住过道,白天被太阳暴晒,下雨被浇得无处躲避,十分凄惨。

客氏断绝了她的吃食,让她忍饥挨饿,也不派人接生。后来天下暴雨,张裕妃拖着虚弱的身体爬出来喝雨水充饥,没想到不干净的雨水将她身体彻底击垮,在活活饿了十四天后,张裕妃终于被饿死,享年十八岁。

她死后仅以宫女的身份下葬,这是宫廷里常见的争宠的悲剧,然而张裕妃还那么年轻,命运对她是不是太残忍了?

明熹宗死后,客氏彻底失宠,被从私宅带出审讯,最终她对罪行供认不讳,被活活打死,这也算是罪有应得,只不过她身上这么多条人命,死有余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