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黨建在線】《榜樣3》觀後感:以奮鬥爲名 且歌且行

奮鬥是中國共產黨員應有的姿態。入黨誓詞中“爲共產主義奮鬥終身”,讓奮鬥一詞成爲我們共產黨員銘記一生的關鍵詞;十九大報告中“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讓“奮鬥”有了更加充分的理由——因爲有夢,所以奮鬥;習近平總書記一句“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爲奮鬥注入了強大的動力,沒有奮鬥,何談幸福。

“努力到無能爲力,奮鬥到感動自己”,一句看似自勉的話,卻包含着無盡的辛酸、勞累和委屈,奮鬥的日子確是不易。但總有那麼一羣人,他們始終保持着奮鬥者的姿態,不忘初心,在人生路上奏響屬於自己的華章,以奮鬥爲名,且歌且行。

何爲奮鬥,奮鬥就是一輩子只做一件事,一旦選擇便以心相許,不離不棄,做到極致,做出境界。幹一份工作很容易,堅守一份事業卻很難。“90後”的我們常常被貼上“好高騖遠”“急於求成”“眼高手低”的標籤,我們渴望快速在工作上取得好的成績,得到領導的嘉獎,並以此作奮鬥成功的標誌。殊不知,奮鬥本身就並非一個短暫的過程,夢想的實現更需要一份忍耐、一份專注、一份沉澱。宋書聲,一位真理路上的奮鬥者,從事編譯工作五十五載,窮其最美好的歲月,純粹地貢獻給馬列著作的編譯,這是何等的忠誠、何等的執着。他甘當水渠,將國外馬列經典源源不斷地引流至國內,爲黨的政治建設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持和力量;他甘做橋樑,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踏着陽關大道走向世界。甘爲真理負韶華,願爲理想存匠心,若非有堅定的信仰和對工作如琢如磨的態度,又是什麼能讓鮐背之年的宋書聲依舊在真理路上奮鬥不息?一輩子只做一件事,一生世結下不解緣,願時光不老,願歲月年長,願真理路上有更多更多的“宋書聲”。

何爲奮鬥?奮鬥就是當更多的人選擇用金錢來標榜自己的時候,他卻選擇俯下身子燃燒自己來溫暖養育他的那片土地。毛主席曾經說過,有奮鬥就會有犧牲,但真正能做到不計個人得失、無私奉獻的人卻是少數。有人說他是瘋子,因爲他是村裏的“摩托俠”,爲最快速度趕到急診病人身邊,騎上摩托的他就是個拼命三郎;有人說他是傻子,因爲行醫18年,他從未收過一分錢出診費,身爲醫生的他只能靠種地來維持生計;有人說他是天使,因爲他憑一己之力,守護起黃河岸邊28個村的百姓。賀星龍,一位健康路上的奮鬥者。有人對他選擇回到貧窮落後的地方當一名村醫的行爲感到不解,他說,是鄉親們湊錢讓我學醫,是貧瘠土地上的鄉親們讓我實現了夢想;有人勸他出去外面賺大錢,他說,我不能走,走了就對不起良心,對不起曾經幫助過我的老百姓;有人問他這樣做值嗎,他說,賺到很多鄉親的健康就是值。救死扶傷兌諾言,馳騁山間饋真情,不是所有人都敢像賀星龍一樣放棄優越的生活環境、體面的工作和掙大錢的機會,他之所以選擇放棄是因爲他深知自己奮鬥的意義就是爲了讓鄉親們不再受疾病的困擾,就是爲了守護好這一方百姓的健康。身爲基層幹部的我們更應當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穩得住根基。我們身在哪兒不重要,我們從事怎樣的工作也沒有什麼關係,哪裏需要我們,我們奮鬥的意義就在哪裏。

何爲奮鬥,奮鬥就是當全世界都拋棄了你,我卻依然和你站在一起。面對邪氣敢拍桌子,面對歪風敢翻臉皮,面對“燙手山芋”敢挑擔子——這是敢擔當;別人能負的責任,我能負,別人不能負的責任,我也能負——這是能擔當;大問題堅持原則,小問題不拘一格——這是善擔當;有矛盾,心態平,幹事情,有熱情——這是樂擔當。李元敏,這位富裕路上的奮鬥者用實際行動將“敢擔當、能擔當、善擔當、樂擔當”詮釋得淋漓盡致。臨危受命,勇敢接棒,她用整頓領導班子、發展村集體經濟、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三級催化劑攪動了倒數第一的“土窩子”空殼村。一條條村道記錄下她奔波的足跡;辦公室時過七年卻嶄新依舊的辦公桌椅見證了她奮鬥的艱辛;村民滿懷熱情地對“傑米拉”的聲聲呼喚傳遞着對她工作最大的肯定。她用這份擔當和對這片土地深沉的愛,無怨無悔地奮鬥在富裕路上,帶領村民重燃希望,朝着更加美好的新生活邁進。

我們是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奮鬥是我們在黨旗下莊嚴的承諾和刻入骨髓的誓言,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都應當也必須傳承和發揚奮鬥精神,保持心存匠心的堅守、敢於擔當的勇毅和無謂犧牲的忠誠,奏響新時代奮鬥的主旋律,在追求幸福事業的路上高歌遠行。

(作者:江西省大餘縣財政局 黃潔)

來源:共產黨員網

編輯、校稿:趙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