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書航

來源:航通社(ID:lifeissohappy)

微信7.0.10正式版,可以用表情回覆朋友圈了。

社長的朋友圈瞬間被一輪求表情的帖子刷屏。

尷尬的是,社長跟很多微信聯繫人並沒有共同好友,所以很多求表情的帖子,在社長這邊看來都是單口相聲,也不知道他們自己看到的是什麼。

爲了避免信息過載,社長几乎不使用朋友圈,但多少能理解其它人對這個表情功能的興奮之情。

只是在這裏,社長很想問一個問題:這是你“最”需要的那個微信新功能嗎?

社長覺得,這次更新該加入的功能還是沒有,暫時用不上的功能倒是加了不少。

有同感的人似乎也挺多的,比如我看到朋友圈有人說“有些功能屬於產品經理刷存在感的”。

對社長來說,微信7.0.10加入的很多功能都不是剛需。

朋友圈發表情,不是。

好物圈升級“圈子”進駐看一看,不是。

可以引用信息了,不是。

可以掃產品包裝了,不是。

甚至夜間模式,也不是。

此時此刻,正在用一臺Windows電腦,在瀏覽器裏編寫公衆號文章的社長,看着屏幕一角不斷閃動的微信電腦版窗口,只想痛快地哭一場。

痛苦1:聊天記錄管理

說起微信有什麼還沒加入的功能是社長的剛需,首先就是快速批量管理聊天記錄

這包括,在手機端第一屏的聊天列表中,能多選幾個會話一起刪除;也包括多選信息之後批量刪除、轉發、收藏功能,能轉移到PC端操作。

在手機端屏幕太小,一不小心滑動一下,剛選中的幾十條消息又取消選中了,操作特別痛苦。

這可以解釋爲什麼有些人寧願有上萬條未讀消息都不清理一下——因爲太麻煩了。而有未讀數強迫症的社長,只能再麻煩都含着淚去手動點開。

在微信電腦版當中,聊天記錄通過鼠標圈中,再按右鍵多選,比手機要方便和減少誤操作。

但令人抓狂的是,在電腦上修剪過的聊天記錄,不會反向同步回手機……在手機上你必須單獨地整理聊天記錄。

所以,社長不得不使用一種可以將手機屏幕投射到電腦上的第三方工具——因爲用的不是三星、華爲或者聯想的手機,所以沒有自帶的投射功能。

這樣,就可以用熟悉的鼠標來選中信息了,減少了誤操作和手痠的概率(但這個工具不能用鍵盤操控)。

以前社長記得有文章說,微信長期不清未讀消息的人,和一直清理的人,可以說是兩種不同的人格,然後畫了漫畫請大家對號入座。

社長認爲,這跟微信產品設計的關係也很大,清理未讀的繁瑣流程,硬生生地改變了很多人本來的行爲習慣。

痛苦2:聊天記錄備份

社長使用微信的另一個巨大痛點是聊天記錄的備份和遷移

微信對聊天記錄導出的態度起初頗爲消極,特別是在PC端和手機端同步方面。此後,微信十分緩慢地陸續開放了下列方法:

使用“騰訊電腦管家”備份、

使用微信PC版備份到本機、

在同一個無線網絡內掃碼兩臺手機互傳等。

但隔壁QQ始終提供一種非常簡單,且沒有隱私顧慮的備份方法:導出爲一個後綴名爲.bak 的單文件

它無需使用當初備份時用的同一臺電腦,也可以輕鬆轉移文件到移動硬盤、雲盤等其它更方便的地方,不需要一直佔用你電腦上的存儲空間。

微信曾表明,因爲注重隱私,所以故意不做服務器端同步。這麼說可能會讓隔壁的QQ感覺膝蓋中了一箭;又或者會讓喜歡用QQ的“小朋友”不舒服。

實際上,鑑於:

1、有非常多的帶消息、私信功能的應用,都支持全平臺同步消息,而且也沒出過大型的信息泄露事故;

2、不論微信是否提供跨平臺同步,它也必須履行對消息進行審覈,安全管理的主體責任,

所以隱私這個理由站不住腳。

也有說法是微信團隊認爲“移動端纔是未來互聯網的主戰場,PC端只是它的附庸”,所以不會做PC端和手機端之間的同步。

——我想微信不會因爲不提倡某種用法,而把本該可以做好的功能故意做得很難用吧?

但不揣測動機,只從實際效果上來看,微信PC版直到如今,依然沒有擺脫手機端“附庸”的定位

電腦端微信登錄後,還是可以不同步聊天記錄;手機端還是可以完全控制、監視電腦端(退出賬號、鎖定窗口、查看登錄狀態等),反過來是不行的。

在這裏就要說到第三個讓社長心痛的地方了——

痛苦3:電腦端不能獨自登錄

這個痛點只需要一句話就能概括:

“我用PC微信是因爲我用不了手機,所以你讓我掃碼認證個鬼啊!”

如果你手機暫時不能用了,想用電腦端或網頁版臨時登錄一下微信,該怎麼辦?這個問題至今依然無解。本來用自己的設備就能搞定的,現在只能去求借別人的手機。

更何況,有些人還會被莫名其妙地限制登錄:

微信將部分網頁版應用也視爲是電腦環境,這意味着即使你只有一臺手機,需要在手機瀏覽器輸入網址mp.weixin.qq.com登錄公衆號後臺,也繞不過去一個需要掃碼的頁面。

早前幾個月,少部分需要用手機二次確認登錄的場合,可以將二維碼截取下來,用“掃一掃”=“在相冊中選擇二維碼”來登錄。這個“漏洞”如今正漸漸被“堵上”,你如果身邊沒有電腦,想要掃碼還需要第二臺手機。

如果問爲什麼電腦版微信不能單獨登錄,最常見的一個回答是爲了安全。

如今,微信還在開發手錶、汽車等其它端的版本,每個端都有其各自的特性,交互界面甚至可能轉化爲無形,採用純語音操作。

此時如果還說PC端單點登錄不安全,可能就顯得偏執了——因爲其它端的安全性可能更低。

至少,在配備了WindowsHello生物識別功能的PC,或者TouchID的Mac上面,具有連微軟蘋果官方都認可的安全性,微信方面是不是能網開一面,考慮讓這些設備開放不依賴手機的登錄呢?

痛苦4:一大堆功能缺失

現在的微信電腦版,

看不了朋友圈、

發不了紅包、

不能轉賬、

不能看賬單、

沒有“看一看”(也許馬上會加入)、

沒有支付九宮格、

不能掃碼(即使大部分電腦都有攝像頭)、

沒有小程序/小遊戲統一入口、

部分小程序顯示錯位……

比如,如果你不想用手機看賬單,也不想非得來一個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的截屏,你可以向微信支付申請一份Excel格式的賬單。

但操作一次之後,會固定發過去三個月的賬單到你的郵箱……

“我微信查個賬都要不斷滑動,難道和PC和鼠標有仇麼?”

所以,當然,這次新更新進來的朋友圈回表情功能,自然也是手機版專享的。——電腦版連朋友圈都沒有,上哪給你加表情去。

有一段時間,Mac版微信的公衆號詳情頁面不能看到點贊(即現在的“在看”)、不能看到評論、沒有評論框。

即使是微信內嵌的瀏覽器,表現得也像是微信外的瀏覽器一樣。不知是內核不對,還是User-agent不對。

這個問題被修復至今,也不超過半年。在其它非常多的地方,微信電腦版跟手機版相比,還是“殘廢”狀態。

你也許會辯護說,手機版微信有朋友圈,因爲我們可以在手機上做幾乎任何事,但電腦主要是所謂生產力工具,所以就沒必要做個朋友圈供你上班摸魚了。

那麼iPad和華爲等廠家的安卓平板,現在生怕別人不知道它們能跑Office,有生產力,大屏適配和多任務都做了,爲什麼微信iPad版本里,該有的朋友圈什麼的都有呢?這時候就不生產力了?

將PC作爲一個削減功能的“閹割版”的做法,也許在幾年前移動互聯網概念剛起來的時候,是有“前瞻性”的。但現在大小屏幕、不同操作系統日漸走向融合,區分什麼設備用來幹什麼越來越沒有意義。

微信會聽我們的意見嗎?

微信是在中國互聯網處於至高無上地位的“超級App”,它基本上就是中國人網上社交的同義詞。微信團隊對它的開發節奏自有考慮,即使“每天有1億人教我怎麼做產品”也不爲所動。

但有一些功能實屬衆望所歸,甚至在“教張小龍怎麼做微信”的1億人裏,大概有8000萬人會有同感。

什麼建議都不聽,真的合適嗎?

如果說採納用戶的每一個建議,會讓微信變臃腫和複雜,那麼還請去掉幾個“產品經理刷存在感的”功能,例如掃一掃識別物體——你識別了又不能打開淘寶和拼多多客戶端。

——據說打磨這個功能用了兩年

前兩天有一篇寫騰訊的文章,發出來之後很快就在很多地方被刪除了。那篇文章講的主要是騰訊近期隊伍建設的一些問題。

但其中一個最大的要點,是說孑然獨立於廣州的微信團隊,有一種脫離於騰訊其它事業羣之外的,“自立山頭”的意思。

這文章是不是真內幕消息,咱們肯定是不得而知的。但如果把它當成一種純粹的假說的話,你會發現,它還是能很大程度地擬合用戶觀測到的微信的現狀。就像大陸漂移至今仍是個假說,但它能很好地解釋很多現象,以至於被寫進地理教科書。

這種微信“山頭論”說,騰訊其他部門適用的一些戰略,很難及時傳導到微信當中。微信不跟其它業務部門有太多往來,也沒有給其他部門共享太多資源。

例如,隨着看點跟企鵝號融合,騰訊其它部門的所有內容產品,幾乎全都收歸到一起——但微信公衆號除外。

公衆號慢悠悠地做着“看一看”,緩緩地開放一些新入口,還都在微信內部。說了好多年的付費閱讀功能到現在也沒個影子。

騰訊PCG的唯一內容中臺——企鵝號,據說能管到微信看一看的分發。微視、QQ看點、天天快報的不同後臺現在已經被合併。但微信公衆號的後臺仍獨立運作,且企鵝號可以同步微信公衆號內容,反過來卻不可以。

回望2019年,微信主程序平均每2個月出一個較大更新,節奏遠遠慢過其它一些常用應用。

而在微信之外,騰訊2019年來已經馬不停蹄地做了迴音、輕聊、貓呼、有記、重啓“朋友”等或匿名或實名或興趣的多款社交產品,賽馬的深圳與佛系的廣州形成鮮明反差。

如果它不聽……也不全是壞事

但關於微信的具體情形,也不是隻有“山頭論”這一種假說,別的解釋也是存在的。找一些對微信團隊更友善的邏輯,也一樣能擬合一部分的現實情況。

換個角度,我可以說:爲什麼微信更新這麼慢?因爲微信是十億人用,橫跨全平臺,每次更新都必須調試兼容性,考驗服務器,慎之又慎;

爲什麼公衆號變現這麼難?也不完全是產品潔癖,得考慮到微信跟蘋果AppStore相互掣肘,所以有些衆望所歸的能力,就因爲蘋果而一直做不了;等等。

凡事都可以正着說,也可以反着說。如果做的事情比較多,比較主動,往好了說就是積極進取,善於嘗試。往不好了說就是冒進,橫衝直撞。

相反,如果說是微信這種只是很小規模地微調,它可以被說成是保守,但是也可以被說成是沒犯錯。

要做一個好產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總做對的事,一種是儘量不做錯的事。其實要真做到始終不做錯事的話,也是很困難的。這個得承認。

比如說像支付寶之前做社交,如果以最終結果論,當然就是冒進。但是在它們剛開始嘗試做社交的時候,一切的邏輯都是說得通的。人們也曾相信過支付寶能最終做出一個好的社交解決方案。

很多情況下,人們會獎勵那種有很多作爲,好像做了很多事,看起來沒有閒着的人。但實際上,如果想要保持現有的好局面不受到衝擊,也是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似乎沒有那麼容易會受到讚揚。

寫在最後

有些人可能是受不了“你行你上啊”的刺激,自己做社交(比如聊天寶),想要去通過這些痛點的改進,來搶走微信用戶。結果都是徒勞。

甚至包括騰訊自己的試水,甚至包括微信想通過灰度的“圈子”測試,再造朋友圈之外另一個社交場域,截至目前也沒一個是成功的。

社長覺得,接下來如果我們要預判微信的將來,要看微信這麼“特立獨行”到底是對是錯,得着重思考這麼幾個問題:

如果微信不是在騰訊的生態體系內,或者是微信支付、小程序、小遊戲等等如果不是在微信的體系之內,是不是註定就做不到現在這麼大?

當初是什麼成就了微信呢?在從QQ到微信的轉換中,爲什麼是微信團隊勝出?
如果一定要是QQ之外的一個產品起來,那爲什麼不是原QQ團隊去做個“親兒子”?
將來替代微信的下一個產品,會不會也不是出自微信團隊內部?

當年用戶還算很多的人人網,想把用戶轉移到獨立的私信App,爲什麼會失敗?
Facebook做了Messenger爲什麼還得收購WhatsApp,而且一直做不出Snapchat的對標產品?

如果未來10-20年大家還是用手機、筆記本、平板這樣帶觸屏的聯網設備,那微信會被其它什麼東西替代嗎?
如果改用了其它設備呢?

在這些問題都一一有了靠譜的回答之前,我們只能接受微信的安排——如果它不打算修整電腦版了,我們只能就這麼湊合着用。

過去幾年,手機的普及並未導致PC市場的徹底消亡。相反PC在有了二合一等形態之後,份額還在緩步回升。

但是,要讓微信把電腦版做得好一點,至少能獨立地登錄,和導出聊天記錄什麼的,不知有生之年我們還見不見得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