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11月21日央視新聞頻道《24小時》欄目的故事:故事從一張照片講起。這是一張遲到40年的婚紗照,不過照片的主角不是夫妻而是一對母女。右邊的是媽媽,今年63歲,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披上婚紗;左邊扮着男裝的是女兒,今年28歲。

“騙”媽媽披上婚紗 一束花催淚潸然

女:前不久,女兒“騙”媽媽拍了這組婚紗照,提前並不知情的媽媽當場落淚。這是一段怎樣的故事?我們就從照片講起。

羅小琴:寫的什麼?就是我爸爸離開得早,欠了我媽媽一個世紀的婚紗,終於我長大了,可以轉接完成,然後配樂專門用了《甜蜜蜜》,就想讓我媽覺得很甜蜜。爲什麼要說欠了一個世紀的婚紗照?因爲我覺得已經不會再有了,不管你等多久都不會再有了,我覺得一輩子只能這一次,但是跟一輩子比起來我媽已經是(受苦)很久很久很久了,對我來說那是很長時間,我覺得相當於一個世紀了。

這是我們的主人公,湖北十堰女孩羅小琴,前不久,她在網上發佈的一組婚紗照,一夜之間引來了上千人的點贊和留言。

羅小琴:我就想好像我媽(的日子)也要倒着數的那種感覺,我就說不行,得留下點什麼東西。可能就從那個時候就想着一定要有一些值得紀念的東西。

21年前,小琴剛剛7歲的時候,她的爸爸因爲肝癌去世了,也因爲此,家裏一直缺一張全家福。而更令人遺憾的是,爸爸和媽媽連一張合影也沒留下,唯一能紀念父母愛情的,只有這張40年前的結婚證。

羅小琴:女人穿婚紗的時候應該是最美的,我覺得只要是作爲一個女人都會有這樣一個渴望,她都希望有一個依靠。然後,我爸已經不在了,沒有那樣的依靠了。那我就想着從另外一方面,起碼可以做到這個角色,穿婚紗是唯一一個能讓我找到方法去充當這個角色的。

然而,女兒深知,操勞了一輩子的媽媽不會輕易答應。思量再三,她決定先瞞着媽媽,只告訴她要照的是普通合影。

羅小琴:我媽說拍什麼照,我說今年生日,我們也沒啥,我說留個紀念,我就這麼說,我都訂好了,錢都給了,你不來都浪費了,然後她才說好,她來。

9月20日這一天,母女倆如約而至。爲了緩解媽媽的緊張,小琴和影樓商量先照另外兩套生活照。在女兒的引導下,慢慢的,媽媽露出了笑容,留下了這些輕鬆愉快的照片。女兒想,這時正是給媽媽換上婚紗的好時機。

羅小琴:(媽媽說)你個“鬼炸精”,這就是我們的方言,臭美的意思,然後她說,穿什麼穿呀,不拍。

母親 陳兆蓮:她騙我的,我去了她要照這個(婚紗照),我氣得臉垮着,她說看媽氣的,您爲什麼氣?我怕照了人家笑,你一個丈夫沒在了,你一個人照,我怕人家笑。

在場的人輪番勸說,媽媽的口氣終於軟了下來,在影樓工作人員幫助下,她穿上了這件潔白的婚紗。

羅小琴:很美,真的。穿上婚紗真的很美,特別美。以前可能印象當中我媽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或者是幹農活的工人,就這種類型的。那一天的時候我就覺得,我媽可以擺脫這一切這種東西,可以是優雅的女人。

倍感欣喜的小琴託着媽媽的裙襬走進了攝影棚。母女倆面對面站在幕布前,還沒等到正式開拍,女兒舉起了手中的花。

攝影師 毛加軍:媽媽是站這個位子,女兒是站這個位子,她拿着花送給媽媽的時候有個對視的感覺。

羅小琴:我當時想的第一個,就是先說,就是先把花遞給我媽,然後我們再開始拍。就想表達我很愛她,我很愛你,你很辛苦,你今天很美,真的非常美。但是沒辦法用語言表達出來

就在這一瞬間,媽媽的眼淚奪眶而出,女兒的一束花讓飽經滄桑的母親潸然淚下。

母親 陳兆蓮:爲什麼哭了?我就是想到這個,他爸要是不去世多好啊,我倆再來照多好啊,是不是。

幾天前,這些照片終於洗了出來,小琴特意送回了老家,給一直惦記着的媽媽。

艱難日子裏 媽媽撐起一個家

這組婚紗照中,最令人動容的是媽媽流淚的瞬間,在女兒小琴眼裏,這淚水既是幸福的也是辛酸的。

爸爸的去世徹底改變了媽媽的生活,最讓女兒心疼的,是之前20多年裏,媽媽歷經的那些艱難的時光。

這棟房子1990年建起來的時候,是村裏人羨慕的“小洋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小琴的爸爸買下了拖拉機替人拉運輸,靠着勤勞和智慧,換來了40多萬的存款,在他們老家,這已經是村裏爲數不多,令人羨慕的富裕家庭了。

記者:原來爸爸在的時候家裏的條件好不好?

母親 陳兆蓮:好啊。

記者:怎麼個好法?

母親 陳兆蓮:我們啥都有。

記者:有什麼?

母親 陳兆蓮:別人沒的東西我們有,這空調啊,冰箱啊,彩電啊我們都有。

記者:都是爸爸掙得?

母親 陳兆蓮:嗯。

爸爸生病後,儘管花光了家裏所有的積蓄,也沒能挽救他的生命。頂樑柱塌了,沒有了經濟來源,這個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家人該怎樣支撐下去?一夜之間,這個重擔壓在了媽媽陳兆蓮肩上。

羅小琴:我爸剛走那兩年,晚上睡覺,我媽會哭。就是哭又不敢哭出聲音來,可能自己蜷在那裏,背對着我,我也會很害怕,我會背對着她,從來不會去講。

母親 陳兆蓮:爲什麼夜裏偷偷哭?我不習慣啊,兩個人時間長了那哭得眼淚多得很,那哭得眼淚真是多,別人說你哭的眼淚不值錢。幹活幹了(哽咽)休息了就去哭。

然而,每當天亮,媽媽必須擦乾眼淚,爲這個家謀生。靠着村集體的接濟和自家地裏的產出,米麪油等基本生活用度尚能勉強餬口,但其餘開銷則要完全自力更生。

羅小琴:哪個山上着火了,可能需要一些人去救火,我媽也會報名去,都會去。然後就一個人頭就給幾十塊錢,30塊、50塊這樣她就去了。

那些年裏,媽媽撿過破爛,做過清潔工,當過工地炊事員,生活最艱難時,路過村裏的火車扔下的垃圾她也會去搶。就這樣,因爲有媽媽,一家人天冷了能有棉衣穿,口渴了能喝上一口熱乎水;因爲有媽媽,即便深處變故和窘迫,小琴也並沒有經歷缺衣少喫的時候。然而,時間一長,小琴發現,媽媽的臉上不再有笑容,不再主動開口說話。

羅小琴:背駝得更厲害了,瘦得更多了。自卑我覺得也是,可能她長時間,長年累月的做清潔工,身上味大嘛,會覺得你可能會嫌我髒,你不說,那我就主動離你也遠一點。久而久之我媽就越來越,別人離她遠,她離別人更遠。

母親 陳兆蓮:怕喫不上,怕趕不上人。心裏有壓力,有壓力就不想說(話)。

在女兒的手機裏,媽媽的稱謂叫做“偉人”。在她對母親的情感裏,除了愛,還有永遠無法彌補的心疼,心疼媽媽在磨難中失去的時光。

守望相助 團圓平安就是幸福

母親失去的時光令人心疼,但好在在這個家裏,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幫襯着母親

守望相助,始終不離不棄,秉持着淳樸的家風,一家人共同渡過了那些艱辛歲月。

在媽媽陳兆蓮的生活中,還有一項重要的角色,兒媳。丈夫去世後,她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雖然老人還有3個女兒,但陳兆蓮一天都沒讓婆婆離開過自己身邊。

母親 陳兆蓮:兒子去世的時候我給他表態了,表態我一直照顧媽,我說你不要擔心,我送你老孃上山,她活到啥時候我招呼到啥時候。

如今,年邁的婆婆已經過了80歲,幾乎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除了兒媳陳兆蓮,她常常認不出其他人。旁人都清楚,這是陳兆蓮20年如一日悉心照料換來的。今年,村裏首次推選最美婆媳,她們衆望所歸。

六里坪鎮財神廟村村幹部 王軍:她首先當選,因爲她老公和老公公都去世很多年,她一直擔起家庭重擔,來撫養婆婆無怨無悔沒有任何怨言,現在婆婆年齡也大了,喫飯穿衣洗漱她都要照顧。

陳兆蓮的爲人得到了村裏人的尊重,雖然不識大字,講不出任何道理,但她的身體力行,讓這個平凡的家庭樹起了善良淳樸的家風。

如今雖不再等着錢養家餬口,但勞作了一輩子的陳兆蓮還是停不下來,在往返老家和十堰市的火車上做保潔工,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次打掃一節車廂。這一節車廂的報酬,普速列車是10塊錢,動車5塊錢。

母親 陳兆蓮:自己動手豐衣富足,你自己動手了你用錢方便,你問娃子要是給娃子負擔,你去賺錢你用的時候拿起來我就用,你要問娃子要,娃子有了你要,沒有了你去要啥?我不喜歡給娃子找麻煩。

面對母親的堅持,這個家保持着一貫的同步。羅小琴的哥哥爲了給家裏賺更多錢,開始幹起了幫人長途送車的行當,這段日子,他去了遙遠的新疆,一直未露面。羅小琴的嫂子漆傳英自從嫁到家裏,就學着婆婆那樣,操持一家人的生活。

母親 陳兆蓮:只要一家人過得好,生活過得好一家人團圓團結就行了,不吵不鬧。只要是不吵吵鬧鬧都過得可以,過得幸福。

守望相助,團圓平安,就是這一家人的幸福。而爲了團圓,羅小琴結束了異鄉漂泊的日子,回到家鄉創業,開了一家舞蹈工作室。

許多人以爲,帶媽媽拍完婚紗照,小琴就了卻了一樁心事,其實,在她心底,還藏着一個心願,想要爭分奪秒地去實現。

羅小琴:我很想在哪一天,我的經濟變成非常獨立自由的時候,我想讓我媽跟我一起出去逛一下,我想跟我哥我嫂子他們都一起,我們一家人從來沒有一起逛,我很想有一次家庭旅遊。

母親 陳兆蓮:她說去我肯定想去,我肯定不會要求你帶我去哪去哪,你要是帶我去了我就去,你不提了我也就不去,老年人都想着節約錢,娃子掙點錢不容易,也是熬了多少夜,也是操了好些心,你看我們娃子都瘦了

(央視新聞客戶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