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饮水思源,一场关于椒江治水的记忆

椒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

前些年,经济发展了,水环境变差了。水污染是“成长中的烦恼”。

环顾椒江的治水工作,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椒江工业工厂少,农业农作物施肥不用化肥,均施农家肥,因此城乡河道水质非常好,河水甚至可以直接喝。当时海门水厂、永宁水厂的水源就是取自于海门河和永宁河。这一时期河道治理主要表现为政府每年组织义务工疏浚河道。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末,随着外沙岩头化工医药基地的形成,以及椒江成为台州市的主城区后,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建设进入高潮期,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所有小区和企业的污水直排河道和大海,境内水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变成了黑河、臭河、垃圾河。

2016年,椒江城区最后一条黑臭河庆丰河清淤

陈胡南/摄

90年代末,河道治理提上议事日程。1999年11月11日,椒江区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台州市椒江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成立。2000年以后,椒江污水管网开始集中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仍滞后于污水产生的速度,截污、治污成为椒江市区水环境整治重中之重。2003年3月14日,椒江污水处理一期工程主体工程顺利竣工,日处理污水5万吨,结束了城区生活生产污水全部直排内河的历史。但因截污不彻底,城区河道水质并无明显改善,特别是海门河仍频繁出现黑、臭现象。

海门河与葭沚泾交汇处现景

从2003年开始椒江实施再截污再分流工程,加快城区截污管线和污水泵站建设,至2009年完成一级截污管网9.3公里,二三级截污管网10公里,城区范围内污水收集率达到95%以上,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2006年,椒江启动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建设,2010年8月15日工程正式投运,使椒江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提高到15万吨。2015年4月,椒江在全省首创“双膜”处理工艺对中水进行提标改造,并于2016年9月开始将地表准IV类优质中水5万吨/日回用城区河道,标志着椒江进入了“废水变资源”的时代。2017年12月29日,椒江污水处理三期及提标配套工程正式通水运行,椒江污水处理总能力达到27万吨/日,实现椒江南岸污水收集和处理全覆盖。

2017年12月29日,椒江污水处理三期及提标配套工程通水试运行;2018年10月24日,通过竣工环保验收。

河道污染根子在岸上表现在水里,椒江的河道保洁工作从清理水葫芦开始。2001年11月,椒江下发《关于印发台州市椒江区河道疏浚整治五年规划及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河道整治总体目标是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用5年时间对全区300余公里主要河道进行全面整治。从这年起,台州市政府提出“三年基本消灭水葫芦之患”,椒江区成立“清除河道水葫芦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3月,椒江区全民发动,历时16天,共清理河面水葫芦450万平方米、河岸垃圾600余吨,为历年最大规模的一次清理。从此以后,椒江建立了常态化的河道保洁队伍。

老洪家场浦河道整治  陈胡南/摄

1

2011年至2012年

椒江区启动“铁腕治水大会战”行动,通过截污建设、疏浚拆违、生态修复、生态补水、污染防治、联动执法等各项举措抓治水。2011年底,椒江成立史上首个治水专项办公室——水环境整治办。启动洪家场浦、栅岭汪(椒江段)、高闸浦、一条河(椒江段)等为重点的工程建设及梓林西大河、上洋桥泾等河道整治,水质有所改善。但这一时期治水工作主要集中在水利、住建、环保等少数几个部门,并没有形成全领域、全民共同参与的治水氛围。

2

2013年底

浙江省提出“五水共治”行动,决心用7年时间来持续治水,实现水质的质变。按照这一决策,椒江区成立了“五水共治”专项办公室,并将“五水共治”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区四套班子领导全部担任河长,全区干部群众共同参与,举全区之力治五水。

3

2014年至2017年

椒江完成治水投资54.94亿元,实施治水项目232项,全面清理垃圾河,对6条主城区河道进行长效生态修复试验,对上洋桥泾、鲍浦河(十塘)段、庆丰河、三山河等断头河实施连通工程,对全区河道实行区、街道两级管理、常态化保洁,基本实现了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物,河岸无垃圾的目标。

4

2017年

成功完成2个省控断面剿劣销号,2410 处小微水体达标整治,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成功创建“清三河”,夺得“五水共治”最高荣誉“大禹鼎”。

省控断面岩头闸生态湿地

5

2018年

椒江治水再出发,全面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和“美丽河湖”创建,扎实巩固消劣成效,全力提升河道水质。

从少数几个部门、粗放型的治水到“五水共治”全民总动员,数十年接力治水,椒江正阔步走在绿色发展的征程上。

手记

站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面对百姓“水更清”的愿景,椒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一张蓝图绘到底,不遗余力地打好“五水共治”攻坚战,坚定履行“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法建筑带入全面小康”的郑重承诺。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珍惜先人创造的来之不易的平安、和谐的发展环境,更是为了鞭策后人砥砺前行、接续奋斗,改革再出发。

整治后的岩头闸 陈胡南/摄

编辑:张寒雪

校对:王玲巧

审核:徐   非

来源:椒江治水办

台州市治水办

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