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洋拓殖株式會社奉天支店舊址

東洋拓殖株式會社奉天支店舊址位於瀋陽市和平區中山路101甲,在中山廣場東側的北四馬路和中山路之間,現爲瀋陽市總工會辦公樓。1996年,按照日本關東軍司令部舊址名稱它被列爲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大家現在隨我一起來看這個建築羣,大家請看,該建築爲三層,建築面積3337平方米,磚混結構,佈局對稱。

這種折衷的古典復興式設計,是日本近代建築模仿歐洲的特有手法。一層爲基座,二三層中間設計了凸出於牆壁的十根羅馬柱,彰顯了建築物高大堅固的特點。柱頭是精美的葉片和渦卷紋樣,這種標準的複合柱式在瀋陽比較少見。立面中間以灰色水刷石爲主,貼少量白色面磚;兩側牆面以白色面磚爲主,形成強烈的灰白對比效果。主入口頂樓是三角形山花;正面兩側各有一組縱向凸出於建築物表面的樓體,下面是拱券式入口,門上是歐式小花臺,上部是裝飾着繁複紋樣的巴洛克圓窗。從整體看,該建築正面凹凸有致,變化多端,色彩鮮明,異彩紛呈。兩翼建築呈八字形向後延展,像展開翅膀的巨鳥振翅欲飛。

該建築最初建於1922年,由日本人設計,主入口上方有4組科林斯雙柱式裝飾,正門前有一對日式石柱,外牆窗框爲日式裝飾,二層牆外有裝飾陽臺,非常漂亮。外牆堪稱典雅。看到它便會感覺到一股西方古典建築與日式建築風格相結合的風情撲面而來。樓內樓梯光滑,木質扶手古典華麗,窄窄的樓梯通向各個樓層,一派異域風格。樓內的建築木門十分結實,從未損壞一直使用至今。解放後在該建築的後部主人又擴建了相似風格的建築。

東洋拓殖株式會社1908年底成立於漢城,它是日本官商合資的特殊金融機構,從事殖民相關的土地業務,主要經營農林業,後擴大到工業,不動產,城市基礎建設等方面。陸軍中將宇佐川一正被任命爲首任總裁。此前一年,朝鮮國王因祕密向海牙萬國和平會議遣使控訴日本侵略被廢。儘管日本在兩年後宣佈日韓合併,但東洋拓殖株式會社發出了日本加速佔領朝鮮半島的信號。這個機構最初的任務是組織向朝鮮半島移民並進行土地收購。隨着日本在亞太地區的擴張,東洋拓殖經營範圍逐漸擴大到各個新佔領區的土地、毛紡、酒精、電氣、煤炭、木材、金屬等,至1945年9月30日關閉。東洋拓殖株式會社,簡稱“東拓”,其事業僅限於在朝鮮進行墾殖,後來東拓的觸角伸向中國大陸,在上海、天津、僞滿洲國及中國大陸腹部、東南亞等地等地設有分店,主要經營農牧業的同時,事業範圍逐漸擴大到工業、不動產、城市基礎建設等方面。至1945年9月30日,37年間共經歷12任總裁。 盧溝橋事變後,日本扶植了僞蒙疆政權。主要在朝鮮、僞滿洲國經營農牧業的日本國策公司東洋拓殖株式會社的觸角亦伸向西部內蒙古。東洋拓殖株式會社在蒙疆地區內進行綿羊改良;在包頭附近大規模調查農業,計劃開發河套地區;進行水稻種植實驗,籌建包頭南海子農場,計劃向蒙疆移民;爲侵略我國西北並繼續向西擴張做物質準備工作。

1922年,日本在瀋陽成立了東洋拓殖株式會社奉天支店,1926年日本人設計該大樓,建成後會社遷至於此。1931年9月19日,日本關東軍司令部由旅順遷到這裏,許多殘害中國人民、掠奪中國資源的罪惡行徑在這裏策劃執行。日本投降後,這裏由國民黨接管。新中國成立後,一直是瀋陽市總工會使用。原東洋拓殖株式會社奉天支店坐落於和平區中山廣場東邊北四馬路和中山路交叉處路口,現爲瀋陽市總工會用房。1996年7月17日由瀋陽市人民政府列爲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5月26日由遼寧省人民政府列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被國務院列爲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瀋陽中山廣場建築羣之一)。

1917年10月該社在滿鐵奉天附屬地設立支店。1922年該棟樓剛一建成,東洋拓殖株式會社奉天支店即遷入此地辦公。1931年9月19日,即“九一八”事變的第二天凌晨日本關東軍司令部由旅順搬遷到這裏;侵華日軍司令本莊繁在這座樓裏下令布屬日軍作戰。9月19日10時開始僅用了4天時間,侵華日軍先後佔領了奉天(瀋陽)、四平、營口、鳳凰城、安東(丹東)等“南滿鐵路”、“安奉鐵路”沿線的18座城鎮。4個月之後侵佔了整個東三省地區。所以說日本關東軍司令部是日軍侵佔我國東三省地區的“黑色心臟”。之後不久日本關東軍司令部遷往長春。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該棟樓曾被國民黨政府接管。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60年11月這裏成爲瀋陽市總工會的辦公地點,2010年左右主人將前樓門臉曾租給瀋陽市盛京銀行使用,目前已收回並繼續使用至今。

東洋拓殖株式會社奉天支店是建國前中山廣場興起的一棟建築,日本人持續四十年的殖民佔領終結,瀋陽迎來了解放。因其獨特的歷史價值,這棟中山廣場設計的很有亮點,高大的穹頂,也有匠心的外飾,不過在燈光的照映下,我們可以看見那些歷史,是屈辱史,也是奮進史。中華兒女當自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