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貓科動物是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隨着北京生態環境的改善,華北豹已現身在距京不到100公里的河北蔚縣。它們能重返京城嗎?

  文/記者 趙天宇 編輯/劉昭

  供圖/視覺中國(除署名外)新媒體編輯/呂冰心

  採訪專家:

  胡德夫(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教授)

  ◎本文由北京市園林綠化宣傳中心與北京科技報社《科技生活》週刊聯合制作

  北京,地處華北平原和內蒙高原交界處,太行山和燕山兩座山脈在此交匯,儘管山地佔了總面積的六成以上,但也阻擋了來自北方的寒冷空氣。典型的北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除了適合植物生長以外,也爲動物的生長繁衍營造了良好環境,歷史上,虎、狼、豹、狐、鹿等多種野生動物都曾在這裏留下生存繁衍。

  近百年來,由於北京市森林資源較爲薄弱,自然生態系統尚不完整,原本“有虎豹,鄉民懼”的京郊山區,逐漸變得安靜起來,只有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出沒。例如頑強堅持到21世紀初的華北豹,最終還是離開了這片“故土”。而近年來,隨着生態環境的改善,不少獸類動物又在京郊重現,這其中也包括華北豹的近親豹貓。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獸類動物重返京城嗎?

  北京歷史上獸類並不少

  在很多南方人看來,北京的氣候條件算不上多好,多風的春秋、寒冷的冬日、沙塵和霧霾是這裏留給外人最直接的印象。但實際上,歷史上的北京曾經是森林繁茂的地區,湖泊遍佈,泉水清冽,野生動物資源也相當豐富。

  例如元代《析津志(輯佚)》提供的資料就顯示,北京地區野生動物甚至包含獅子和大象;明代《薊丘集》記載,北京北山也就是現在的燕山山脈中“獸有虎、豹、奇狸、狼……”而明武宗自己還在城北興建了“豹房”,專門養豹子,到今天,這個地名依然存在於地圖之上。清代《京西雜記》中則有“過雁翅,偶聞呼嘯、令人悚然”的記載,甚至到了民國初年,《密雲縣志》還記載密雲北部山區有虎、豹、狼、野豬出沒。

  ▲清代繪製的《獵犬搏虎圖》。當時,北京山區曾經有“虎狼出沒”(圖片來自網絡)

  新中國成立以後,對北京地區動物的調查基礎上,新編了地方誌:在上世紀70年代,北京地區的野獸雖然已經沒了老虎,但還有豹、斑羚、豺、狼等。不少京郊山區上歲數的百姓,年輕時也都曾經聽說甚至親眼見過狼或者豺等“食肉獸”。

  然而,近十年來,這些動物如今幾乎已經全沒了蹤影,有的觀點甚至認爲,京城的肉食性獸類哺乳動物已經“全軍覆沒”了。

  “用全軍覆沒形容肯定不合適,但現在數量比較多的食肉動物是果子狸、狗獾等。”貓科動物保護聯盟成員、從事多年野生動物保護和救助工作的陳月龍告訴北京科技報|科學加客戶端記者,從目前觀測情況來看,在京郊山區,野豬、鹿、狍子等哺乳動物數量比較少,至於狼和金錢豹,更是很多年沒有現身了。

  ▲在民間有“小科羅拉多”之稱的京北白河峽谷,七十年代這裏還曾有豹子等獸類出沒,但如今他們都蹤影難覓

  實際上,陳月龍口中的“很多年”,並沒有外界想象中的那麼長,根據村民回憶,上世紀90年代末,在山區還可以看到華北豹的身影,最後一隻在北京現身的華北豹,被記錄的年代是2005年。而至於狼,2016年,有人在八達嶺殘長城附近目睹了一隻“孤獨的狼”,但狼是羣居動物,不太可能單獨行動。

  陳月龍認爲,這很可能只是從河北“偷渡”來京,或者偶爾借道京郊,並非穩定生活在北京境內的狼。因爲狼是羣居動物,喜歡在溝谷和平原地區活動,因此往往和人類直接利益產生衝突。隨着交通條件的改善,京郊越來越多的山谷已經開發成爲旅遊景區,狼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

  (未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