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4月,日本關東軍佔領黑龍江通河後,勒令當地官辦學校及私塾停辦,成立由日本人管理的學校對適齡兒童進行奴化教育。素有“秀才”之稱的教師李惠民,就此休業在家。

日本人對李惠民很“器重”,剛一進城就讓他撰寫有關日滿親善的宣傳材料,被李惠民婉拒。接着,日本人又請他出任新辦學校的校長,李惠民同樣予以拒絕。

日本人爲了拉攏李惠民,授意僞通河縣教育科長特意給李惠民守寡的母親送去了類似貞節牌坊的“銀盾”。李惠民當場把“銀盾”扔出門外,日僞當局由此對李惠民恨之入骨。

一天,李惠民在日本人興辦的小學操場上看到了這樣的場景:先是值班老師大喊“向天皇三鞠躬”,帶領學生九十度低頭面向東京方向進行遙拜。接着,有教師領着學生大聲朗讀僞滿洲國《國民訓》:“……致崇敬者天照大神,盡忠誠者皇帝陛下……”操場上的這一幕深深刺痛了李惠民的心。

遙拜儀式結束,學生們回到教室。李惠民徑直走進兒子李晨聲所在的教室,不顧日語教師的阻攔,揪着兒子的衣領把他拽出教室:“回家,咱不學那當亡國奴的東洋話!”

僞通河縣副縣長、日本人馬上正得知李惠民大鬧課堂後氣得直拍桌子:“請他給皇軍幹活他不幹,請他當校長還不幹,如今又大鬧學校。如果再不給皇軍服務,就把他抓起來!”

不久,通河城內出現一位蓬頭垢面的瘋子,他拿着剪子剪掉自己的眉毛,兩隻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天空,嘴裏唸唸有詞:“學會日本話,就把洋刀挎,喫飯叫米西,罵人叫八嘎。”

縣裏有名的“秀才”李惠民 “瘋”了!

自此,這個身着破衣爛衫的“瘋子”,經常出現在城裏的大街上。每當他看到店鋪牆上貼着的“莫談國事”的告示時,就大聲地喊道:“識時務者眼睜開,誰談國事掉腦袋。漢人成了三孫子,日本人是爺太。”

其實,李惠民不但沒有瘋,他還偷偷地教着幾個抗日積極分子家的學生娃。一天晚上,在教習杜甫的《春望》一詩時,學生問李惠民:“老師,你說現在的時局,是不是和當時的唐朝一樣?”

李惠民回答:“唐朝那時只是內亂,今天是外族入侵。中國人早晚有一天會把日本人趕回東洋去!”

李惠民這一“瘋”,就是十年。

1945年,日本投降,李惠民“瘋”病不治自愈。1946年,中共北滿分局決定成立通河中學,北滿分局書記陳雲親自批了四萬元東北幣籌建學校。李惠民出任通河中學校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