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竟然早已解答无处不在的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孔子竟然早已解答无处不在的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竟然早已解答无处不在的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一、做事没有闭环

之人,没有废话的必要!

爱读经典、又是科技记者出身的小宁,加上近年来做项目实打实踩过的坑,很擅长见微知著。比如你看到一家公司创始人身上透露着傲慢劲儿,不用看他们现在表面上多么“高大上”,就冲这一点,基本可以判断这家公司已经在走下坡路。这种下坡路的速度,用半年或者1年的时间维度来看,百分百可以明显的看出来!

孔子竟然早已解答无处不在的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一个人,不用看他名片上的身份多么“强大”、更不用看Ta有多大岁数,只需要看他对小事情的处理方式即可。有的人,当时聊的很好,突然之间没下文了。那么这种人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人家就是特别忙(暂时顾不上你,等忙完这阵会主动跟你沟通);第二种是没礼貌,他觉得从你身上炸不出油水(你在他眼里没价值),没有必要浪费时间。

还有的人,聊到一半总是能找到各种理由拖延事情进展。大多数情况下,此人要么是公司管家丫头拿钥匙,当家不做主。要么是做事性格犹犹豫豫来来回回,更没必要耗费时间。

相信我,不用看外在表象,以上性格缺陷、品德缺陷导致缺乏执行力之人,最多只能成点儿蝇头小利的小事情,成大事则不太可能。

孔子竟然早已解答无处不在的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去年年底遇到三智书院秘书长高老师,我们约好今年合作一场线下沙龙活动。活动筹划期,高老师说,“我们每天都会收到很多主动介绍资源、合作的……但是后续有主动跟进的人并不多。“

执行力真正好的人,并不多!

《圣经》有云: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 (路加福音 16:10 和合本)

孔子竟然早已解答无处不在的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二、马太效应

跟孔子有啥关系?

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恒弱)相当于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真理。

孔子竟然早已解答无处不在的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对此,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然而,大部分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马太效应的名字就来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

国王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孔子竟然早已解答无处不在的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马太效应反映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大部分弱者很难有机会突破当下的阶级,变为强者。原因何在?

我们仔细看这个故事,第三个仆人不能说他不聪明。至少在“忽悠”主人这件事情上,嘴挺甜。为什么第一个仆人能够将1锭银子变成10锭,第二个能够将1锭银子变成5锭?第三个仆人原封不动?

是输在智商?绝对不是!从言谈中可以看出,第三个仆人很聪明!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可见,人与人之间的智商往往差距不大。要观其行,关键在于执行力!

第三个仆人如果勤快一点,把“巧言令色”换成“执行力”,主人给他的1锭银子将不会收回。

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可见,真理放之四海皆准:没有执行力,嘴再甜也白搭!

孔子竟然早已解答无处不在的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三、应该如何看待

孔子与《圣经》的关系!

从上文可以看出,《圣经》与孔子的学说有殊途同归之意。而细微的差别在哪里?孔子也是踩过坑以后,才表态要:“听其言,观其行。”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而国王听完第三个仆人的“巧言令色“,直接夺走了最初赐予他的1锭银子。可见,《圣经·马太福音》里的国王比孔子,看透事物本质的速度更快。

“教父”认为: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孔子竟然早已解答无处不在的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曾经请教国内顶尖的传统文化学者梁涛老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教授、国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小宁请教道:“老师,南怀瑾先生认为儒释道三家是分层的,儒家像粮食铺、道家是药铺、佛家是百货商店,应有尽有。但是并没有提到基督教,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老师一语点醒小宁:“过去讲儒释道,现在我们应该加上基督教、伊斯兰教。中国人对待不同宗教的态度向来是包容的,关键在于如何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结构!”

佛家谈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多;道家谈人与自然的关系多;儒家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

没错,在古代中国,不同阶段实际上采用的方式不同。比如说文景之治,当时采用外用儒术,内用黄老的策略导致国库充实。原因在于刘邦(西汉开国皇帝)打天下,百姓疲敝,唯有黄老修养生息的策略,才是当时最好的良方!

国家的精神面貌如此、团队企业如此、个人更是如此:人在不同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价值观。当你工作累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休息(老庄思想);日常的生活作息、工作规律,务必要保持自律(儒家思想);想要奋发图强,对自身严格要求,头悬梁锥刺骨(法家思想);对同事或他人友爱、有好管闲事的侠义精神(墨家思想);敢于为众生利益放下心中的自我(大乘佛教);关心自己,讲究自利才能利他(小乘佛法);讲究爱是一切,神爱世人(基督教)……

孔子竟然早已解答无处不在的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不论你当下处于哪种价值体系,为防止你越来越弱。在文章的最后,我们有义务提醒你:天道酬勤,务必增强执行力!请切记:真理永远不变。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本文完·感谢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