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陳盆濱來說,人生中從來不乏常人難以想象的挑戰。

曾經是漁民的陳盆濱,2014年在南極100公里極限馬拉松中奪冠,從而成爲在七大洲都完成極限馬拉松賽事的運動員。一年之後,他又實現了連續100天挑戰100個馬拉松的壯舉。而在今年11月之後,極限馬拉松運動員這個身份也將和漁民一樣,成爲他個人經歷中的一段歷史。11月15日,40歲的陳盆濱正式轉項成爲越野滑雪運動員,他將爲登上2022年北京冬奧會賽場而拼搏。

目標

在正式宣佈轉戰冬季項目之前,陳盆濱已跟隨國家集訓隊進行了20多天的陸上滑輪訓練,“摔了得有100多次,這個項目比想象中要複雜許多,而且這還只是在陸地的訓練。”這是陳盆濱對越野滑雪的初體驗。每次訓練前,他都要給自己“覆蓋”一層厚厚的保護套,“受傷是最耽誤時間的。”陳盆濱說。

不過,種種困難和挑戰並沒有消磨掉他的信心和決心。大約在一個月前,國家體育總局找到陳盆濱,希望他能嘗試轉項成爲越野滑雪運動員,“當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跨得可是有點大啊。”陳盆濱笑着說。做出決定並不困難,“能夠爲國爭光,這是最大的榮幸,也是最大的動力。”就這樣,已是不惑之年的他與衆多十八九歲的跨項運動員一起,開始了陸上滑輪訓練。

陸地上摔過了才能夠去雪上摔。再有一週左右的時間,陳盆濱將前往芬蘭沃卡蒂與越野滑雪國家集訓隊會合,在當地的冬季項目訓練中心訓練。據體能訓練師常喜介紹,陳盆濱前期並沒有比賽任務,“冬奧會積分賽大概在明年下半年逐漸展開,國家集訓隊會根據運動員訓練成果和排名選拔運動員參賽,拿到積分纔有機會爭取參賽名額。”常喜說。

“最簡單的目標就是拿到北京冬奧會入場券。”陳盆濱說。

技術

據瞭解,陳盆濱未來的主攻項目可能是越野滑雪男子50公里,這與他所具備的超凡耐力不無關係。此前陳盆濱一天的訓練量至少達到四五十公里,而比賽時的距離更是常在100公里以上。然而對此前從未接觸過冬季項目的陳盆濱來說,滑雪技術纔是他目前急需攻克的難關。倘若不能正確掌握越野滑雪的技術動作要領,耗費的體力或許會加倍。

“長距離的比賽,需要的一是經驗,一是技術,還有便是能喫苦。”陳盆濱分析,“我不缺經驗,也不怕喫苦,但是技術上還需要下功夫,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論滑雪,陳盆濱確實是門外漢,第一次穿上滑輪鞋,他就差點摔了個大跟頭,“調整發力肌肉、發力角度等種種細節問題全都暴露出來了。”陳盆濱透露,不僅如此,越野滑雪上坡、下坡和平路的賽道設置也與路跑有很大不同,即使是訓練耐力的方式也要進行不小的調整。

“現在挑戰最大的不是滑雪需要的心肺能力和耐力,而是他的技術。”常喜也認同這一點。由於陳盆濱以前習慣一個人參賽、恢復,加上年齡增長,他的關節靈活度和上肢力量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而這恰恰又是越野滑雪比較看重的能力。“現在要做的就是不斷提升他的關節靈活度,增強核心力量和上肢力量,提升神經對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協調性,以幫助他更好地掌握滑雪技術。”常喜表示。

堅持

“我好不容易成爲一名職業極限馬拉松運動員,現在又要從零開始,圖什麼?”陳盆濱的問題或許也是不少人的疑問。然而對他來說這卻是早有確定答案的設問:在奧運舞臺上爲國爭光。

2009年陳盆濱在法國參加環勃朗峯極限越野賽時,他在自己裝備上縫上了五星紅旗。“如今有機會穿上國家隊隊服,有機會爲國爭光,這感覺是不一樣的。”陳盆濱說,“人一生實現夢想的機遇不多,要抓住。”

堅持這個夢想並不容易。有同事前幾日去看望滑輪訓練中的陳盆濱,“你一天得摔幾次啊?”同事問。“四五次吧。”陳盆濱說着便滑了過去。在一旁打掃衛生的清潔工人卻道出了真相,“光我看見他一天就摔了不止四五次。”2022年時,陳盆濱已經44歲,目前和他一起訓練的隊友,大部分都比他小一輩,“人生不就是一個個挑戰嘛,我喜歡挑戰,也喜歡爲了挑戰而堅持。”

對陳盆濱來說,堅持從來就不是難事,生命不息,逐夢不止。

【人民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