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法谭

本报自2015年起与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共同主办“阳光法谭”法律服务专栏,广大残疾读者只要关注“新民法谭”微信公众号,提出法律问题,寻求法律服务,志愿者律师将通过“阳光法谭”予以解答,并对符合规定的对象给予法律援助、救助。

11月18日清晨4时45分,当城市还沉睡在蒙蒙细雨中,上海市残疾人体训中心已经人声鼎沸起来。20名准备参加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以下简称上马)5公里健康跑的残疾人运动员和8名同为残疾人运动员的陪跑员一个挨着一个,坐在轮椅上,通过无障碍升降装置进入大巴,准备前往外滩的上马起跑线。

参加上马第二个年头

来到外滩,从大巴停车点到金牛广场集合点的路还有很长,一路上,轮椅选手身穿的雨衣下摆不断绞进轮椅的两个轮子里,志愿者们不断帮他们拉出雨衣……参加上马的这些残疾人世界冠军们,虽然出发点位于上马选手队伍的末尾,却是在体育竞技赛场上荣誉“级别”最高的一支队伍。第二次来到上马,他们给上海带来了更多的惊喜与感动。

2016年8月,中国田径协会向境内马拉松运动组委会发出了《关于残疾人选手参加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赛事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规定“在赛道条件及组织保障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允许残疾人报名参加比赛中各项目的比赛,不得以非正当理由拒绝报名参赛” 。次年的上马,残疾人运动员的轮椅方阵就成为上马带给观众的最大惊喜之一。今年,第二次报名参加上马,上海市残疾人体训中心的工作人员已经轻车熟路了。

轮椅方阵用手“跑”上马。朱德春 摄

20名轮椅剑客跑道

据上海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主任柳瑾介绍,今年上马同样给轮椅方阵提供了20个名额,路线也同样是从外滩金牛广场到上海展览中心之间的5公里健身跑。为确保20位轮椅选手及8名残疾人陪跑员顺利参赛,赛前会在训练中心的场地上进行队形和配速等演练。赛前一天,所有人提前集合到位于水电路上的训练中心里,第二天清晨乘无障碍大巴出发。

体训中心训练科科长黄鹏告诉记者,20名轮椅选手主要来自上海的轮椅击剑队,这些轮椅剑客各个身怀绝技,也都是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的强手。还有3个是通过报名抢到名额的外地轮椅马拉松爱好者。

无论是2016年巴西残奥运会冠军邹绪凤、2016年残奥运会亚军、全国冠军边静,还是在第一排中央负责配速领跑的全国冠军韩文宇,都会专门利用业余时间,换下平时参加击剑比赛时使用的竞速轮椅,坐上普通的生活轮椅,适应用双手“跑步”的不同节奏。而且,因为他们从事的击剑项目相对而言对技巧要求更高,平时有氧运动量不及田径运动员,所以,对他们来说,连续“走”完大巴下车点到集合点的一两公里路程,再以8公里/小时的配速“跑”上5公里,其实还是挺疲劳的一件事。所以,大家既兴奋又认真,每次参加前都格外重视。

20位轮椅选手。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8名志愿者不可小觑

轮椅选手“级别”高,在他们前后左右护航的8名志愿者也都是体训中心的田径运动员,其中既有脑瘫,也有视力、听力等残疾人。可别小看这些默默无闻的志愿者,其中,就有巴西残奥运会铅球冠军、听障奥运会冠军等许多世界冠军呢。

虽然沿途观看上马的市民们并不清楚这些轮椅选手和志愿者都是中国残疾人运动员中的佼佼者,不过,大家既新鲜又热情,一路与选手们互动。这也正是轮椅选手们参加上马的初衷——让社会认知和了解残疾人群体,让上马更加“完整”。

作者 | 孙云

编辑 | 顾莹颖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