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为诗人的杜甫

杜甫是一个责任感特别强的人。这样的人骨头很硬,不容易让他屈服;牙齿也很硬,咬定什么事情,也很难让他随意改口。

他很容易拿来标榜,作为道德模范。见的太多,谈的太多,于是很多人内心会有一丝厌烦。

但他是一个值得喜爱的诗人,而不仅仅是一个被尊敬的诗人。

他的诗很好,不仅有天才,也很有技巧。炉火纯青,用来形容他的造诣毫不为过。

讲技巧没什么不好,这是平凡人找到天堂的工具。大巧若拙,毫无雕琢之感,这是最后要达到的境界。

二、长安城中的风景和诗

公元758年春天,长安城刚收复不久。安史之乱仍在继续。

这是一段短暂的和平时光。

47岁的杜甫和好友来到长安第一旅游胜地——曲江,凭栏看花,笑谈饮酒,写下著名的七律《曲江二首》。

这是两首联章诗,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曲江二首》(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这首诗第一联伤春,暮春飞花,引人愁思。颔联由伤春提及到伤人事,借酒消愁愁更愁。颈联伤现实和历史,实际上是伤世事——贵族何如?终归尘土。尾联总结出一个道理:

既然天时地利人和一个条件也不占据,担心荣华富贵又有什么用,不如趁活着,及时行乐。

《曲江二首》(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这首诗紧接着第一首来写,表现“行乐”的具体内容。典当衣物换酒作乐,看花看水看春光,优哉游哉。只不过发已斑白,人世蹉跎,天地间风雨欲来。

诗人实际上是通过这两首诗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无力改变,唯有强作笑颜,装作洒脱的样子。

从抒发的情感或主题上来看,这两首诗不见得有多高明。不过它们却贡献了精彩的诗艺,展现出圆润而自然的语言技巧。

此外,“一片飞花减却春”历来为人称道,是享誉千载的名句。第二首中的“人生七十古来稀”,更是脍炙人口,成为烂大街式的存在,在现代汉语中,它还是难得的七字成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