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東營11月22日訊(記者 李江峯 通訊員 李福靜 安雷生)近日,“百年義和·文旅田園”山東作家採風筆會在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舉行。

據瞭解,爲進一步加強美麗義和建設,積極挖掘百年人文底蘊,全面體驗、抒發黃河口原野風情。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人民政府與中國西部散文學會山東分會、《黃河文藝》共同舉辦了這次“百年義和·文旅田園”山東作家採風筆會。山東《時代文學》的專家應邀前往進行了指導。

義和鎮位於東營市西北部,轄46個行政村、2.63萬人,面積129.74平方公里。自清朝末起,墾荒民衆紛至沓來,百餘年間,勤勞勇敢的義和鎮人用雙手創造了黃河口文明。這裏民風淳樸渾厚,物產豐贍,傳統手工藝發達,是曾經的魯北政治、軍事重鎮和現代文化名鎮,王集兵工廠、義和莊慘案和革命鬥爭、官竈城、甘泉井四大遺址等一批物質文化遺產坐落於此,是黃河尾閭農業大鎮、商貿大鎮。先後榮獲“全國生態鎮”、“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山東省文明鎮”、“山東省文化特色建設示範鎮”、“山東省衛生鎮”、“山東省全民閱讀書香之鎮”、“全省森林小鎮”和“山東省旅遊強鎮”等榮譽稱號。

今年以來,義和鎮在河口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區直部門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建設“田園小鎮、魯北商貿重鎮、全省森林鄉鎮”三個目標定位,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抓好調結構、擴投資、改環境、提效能、惠民生等各項工作,推動經濟社會實現了平穩健康發展。上半年社會生產總值達21.3億元,增幅5.7%,消費品零售額2.3億元,增幅8.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8.7%,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幅9.7%,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幅31.3%,固定資產投資額增幅4.7%。

特色農業發展迅速。全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日趨多樣,截至目前,共註冊農業專業合作社74個,帶動發展了怡豐、申豐、年豐、錦繡、聚豐、九豐、百花等7個農業莊園,逐步形成了怡豐草鵝散養、申豐草莓基地、年豐油桃、七頃大棚葡萄等特色採摘、農事體驗、休閒旅遊基地。先後發展一村一品特色專業村9個,建成梁家蘋果、七頃葡萄、寶三屯雜果、薄家冬棗、艾河石榴、大山西瓜、小圍子地瓜、西韓無花果等示範基地22個,獲得國家無公害食品認證農產品8個,註冊“金河口”蘋果、“小圍子”地瓜等商標品牌10個。澳亞肉牛有限公司作爲全市最大的肉牛養殖龍頭企業,存欄量9600頭,年出欄量7000頭,年營業額達5200餘萬元。

他們按照“突出一帶、做好兩系、發展三片、提升五線、打造十點”的規劃設計,突出西黃河故道休閒生態景觀帶綠化工程,着力做好郭河、義太支渠兩條水系綠化,發展王集水庫北片、夾旺片、仁韓片三個生態林種植片區,提升河民路、榮烏高速連接線、濱孤路、義英路、新鹽路等5條交通幹線路域綠化水平,完善鎮區、博興、大英、五一、寶一等十個生態綠化美化示範點,今年共種植生態林7738.22畝,經濟林1105.63畝,環城防護林50畝,全鎮林木覆蓋率已達到28%。同時,義和鎮聘請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高標準編制總體規劃,紮實推進“錦繡河口·黃河故道”現代農業示範區等項目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實施。

循着義和鎮生態農業和文化旅遊建設紮實進取的足跡,來自山東《時代文學》的專家、全省各地和河口區的20多名作家先後到河口鳴翠湖、百年義和歷史文化展館、年豐莊園、九豐農業、扶貧展館、梁家蘋果基地、怡豐莊園、寶一光伏村、申豐莊園等處進行了實地觀光采風、考察學習。在鳴翠湖影視廳和百年義和歷史文化展館,他們觀看了反映鳴翠湖建設和義和鎮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發展成果的宣傳片,觀看了舞臺劇《義和莊慘案》,瀏覽了《河口文史資料·義和春秋》、《義和鎮志》,暢談來義和所見所聞的親身感受。

作家們紛紛對義和鎮黨委、政府帶領全鎮人民勵精圖治,開拓創新,不懈奮鬥,精心打造義和生態農業、文化旅遊品牌的深刻實踐和取得的驕人業績發出由衷的讚賞,表示一定要用自己手中的筆寫出得力作品,爲助推、提高義和鎮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加力全鎮生態農業和文化旅遊快速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座談會後,還舉行了中國西部散文學會山東分會“百年義和創作基地”揭牌儀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