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的棗紅馬一日千里,一揮馬鞭便趕上了夕陽。

回望早晨玫瑰色的雲霞,幾十年前的花兒依然亮麗。

那年,我34歲。我的小說《新居》刊登在《人民文學》上。

1。幸運來自知識的積累

上世紀90年代,是我文學創作的高峯期,也是我小說創作的收穫季。

《青春》《萌芽》《百花園》《故事傳奇》等等,不停地發表我的作品。還有一篇小說上了《青年作家》的頭題,獲了獎。

起初,我並沒有什麼奢望。看到《洛陽日報》搞一個全國小說大賽徵文,便投稿了。

按照妻子的衡量標準,我的作品就是地市級水平。所以,我並沒有想到能上《人民文學》,沒有想到能獲獎。

當時的評委是《人民文學》副主編葛洛、《小說選刊》主編李國文、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賈平凹、《人民文學》主編崔道怡等等,都是中國小說界的權威哦。

葛洛說,收到稿件37000餘件。李國文說,泛讀參賽作品,珠璣之作,也是不少的。有寫出克盡厥職的幹部和在官場中被扭曲了心靈的《新居》《老祕書》《剃頭》。

崔道怡評論說:“竇躍生的《新居》,截取”晴朗“,抒寫”冷峻“,用委婉哀傷曲調,唱聖潔莊嚴讚歌,真摯而巧妙地烘托出現實羣衆渴望於具體領導應具備的崇高,別有深情。可謂”高簡瑰奇“、”畫龍點睛”。

體會:別人在享受的時候,我在讀書。

我很幸運地獲獎了。在獲獎名單中有:畢淑敏、顧工、凌鼎年等名家。而只有3篇刊登在《人民文學》。

2。原創來自內心深處的記憶

《新居》

這是一個祥和的日子,祥和得就像老太太的臉,燦放着微笑的晴朗。

母親喬遷新居了,兒子特地爲她選擇了一個玫瑰色的晴朗。

前邊的那座橋,已不是過去的那橋。橋下的流水儼然是昨天的流水。

媽,您看,該過橋了。您還記得橋邊的這片竹林嗎?我小時候,您領我到橋邊的這片竹林邊的小河洗衣服,我去捉螃蟹。您對我說過,長大了可別學這壞傢伙,橫行霸道的;要學青竹,高風亮節,兩袖清風。媽,今天是兒子領您喬遷新居的日子,從今以後您就可以住進單元樓了。到橋上了,咱放串鞭炮,圖個吉利吧!

鞭炮一響過,兒子就領着母親過了橋。

母親聽過多少次別人家的鞭炮響了,如今她終於聽見了屬於自己的盼望已久的鞭炮聲了。母親微笑着。好兒子,你說得對。兒子領着母親在晴朗裏走着。

前邊是幸福新村。樓房正拔節的時候,母親就站在工地的腳手架旁,把希望吊上了大吊車上。

媽,您看,您還記得這片樓羣麼?那一排排一層層方格的單元多讓人神往啊!那時,曾經有過我們一套的。那個陽臺上還繫着您的夢呢!那串金黃髮亮的 鑰匙就在您的手脖子上唱過月光般的小夜曲。因爲,另一個母親的兒子要結婚,三代同堂沒新房,她替兒子給您下過一跪,給您送來五百塊錢求您。您沒有跟我商量,就把那串金黃交付給另一個母親了。還有那五百塊錢,您也沒要,又送還給那對新婚小夫妻作賀禮了。媽,您不也是三代同堂嗎?母親微笑着。好兒子,媽做得不對麼?

兒子領着母親在晴朗裏走着。他們一步步踩着臺階登高,腳步沉穩地在臺階上打印着亮麗。

媽,您看,快到了。還記得那扇落地窗嗎?那片陰影早驅散了。一位“老爺”爲他還在上初中的兒子搶去過,您去市委參了一本,這落地窗就改變了戶主。爲了避嫌,您又把我的名字抹掉,換上一對從美國歸來擠在招待所裏的高工夫婦的名字。

媽,您住進新單元就不再受暴雨之苦了。別惦記兒子,今天是個晴朗的日子,兒子的心裏也永遠晴朗。您爲我們準備的接漏雨的盆盆罐罐兒子都還保存着,有雨時還能對付一陣兒。我想,新房子會有的,我們也會很快搬進新居的。

母親微笑着。好兒子,媽理解你。兒子領着母親在晴朗裏走着。一排排一層層的方格子就在眼前。母親的方格子在第十三排第九層第五號。一把簇新的鑰匙顫巍巍地握在兒子手中,他爲母親打開一扇小小的玻璃門之後,兒子就泣不成聲了。

媽,您住進新單元了,以後就不再跟着兒子受罪了……

母親頭上的黑紗肅穆着,鑲嵌在雕花的骨灰盒子的前壁上的母親,彷彿依在新居的門口正向兒子告別。母親是在組織的,兒子也是在組織的。兒子做事總聽母親的話。

母親微笑着。好兒子,你做得對!誰讓你是媽的兒子,誰讓你是管房子的局長呢……

3。用詩歌和散文的手法寫小說

寫小說,要把握好3點。

A要想出奇制勝,必須在創新上突破。

我的任何作品都有自己的風格--詩意寫作。即便是新聞、評論,也有散文詩的味道。

圍繞母親和房子,選取3個故事。講故事的時候,不動聲色地潛伏着,最精彩的是在末尾”抖包袱“。正所謂截取”晴朗“,抒寫”冷峻“,用委婉哀傷曲調,唱聖潔莊嚴讚歌。從而達到”高簡瑰奇“、”畫龍點睛”。

比一般的敘述更能耐人品味的語言:那串金黃髮亮的鑰匙就在您的手脖子上唱過月光般的小夜曲。這樣才能起到“字字珠璣”的效果。

B要想引人入勝,必須講精彩故事。

小說中的情節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比如,舊房子下雨漏水。我們晚上把盆盆罐罐放在牀上接雨水。我父親當局長的時候,把漲工資的指標讓給別人。他當工會主席,卻住着漏雨的房子。

想起一些辛酸的往事,便傾注於筆端。想讓別人感動落淚,自己先流淚3碗。很多次,我都是一邊哭泣,一邊寫小說。

C要想豔壓羣芳,關注人物命運。

很多很多人,想房子都想瘋了。因爲,家是愛的港灣。

母親一輩子都爲住房熬煎着。有很多事情都是戳心窩子的。

死了,才能住進新居,纔有一個晴朗。不堪回首。

怪不得“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男人也會痛苦流涕。

怪不得《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能夠成爲千古絕唱。

我的獲獎感言:寫小說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作者簡介:竇躍生,南陽日報社原專職編委,多年來在《人民文學》《人民日報》《星星詩刊》《萌芽》《青年作家》《散文選刊》等報刊發表文學作品500多篇,多次獲得國家級和省級作品獎,有作品集《青銅月》。曾獲得過“河南省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