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耀輝:最希望是能留下些東西,所以這次醫療扶貧工作內容,不僅是手術、日常救治,更是將培訓作爲突破點,提升當地醫療隊伍水平。


爲響應國家“扶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東西部協作扶貧” 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號召,受珠海市香洲區衛生健康局的委派,以香洲區人民醫院孫耀輝主任醫師帶隊的香洲區幫扶怒江醫療隊於2019年6月27日奔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第一人民醫院,開展醫療幫扶工作。


爲怒江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香洲區幫扶怒江醫療隊成員

李春霖(左)孫耀輝(中)陳爲威(右)


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總聽說“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可是幫扶工作時間畢竟是有限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香洲區致力爲幫扶醫院提高診療技術水平

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此行幫扶對象瀘水市第一人民醫院,是當地人民羣衆健康的守護者,也是當地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基石。該院正處於快速發展、等級醫院創建的關鍵階段,但仍然存在醫務人員學歷低、專業技術水平偏低、醫院管理流程不規範等問題。


“當地醫院大多數醫務人員是大專學歷,只有部分醫生具有執業醫師資格。”針對瀘水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情況,孫耀輝認爲,雖然手術、日常救治對幫扶醫院也有幫助,但卻不是提高當地醫療水平的最好方法。因此,三位醫生在心裏萌生出一個想法,傾盡所能爲瀘水“留下些東西”。↓

積極投入等級醫院的創建工作


爲怒江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主動參與到醫院等級創建工作中


近半年來,瀘水市第一人民醫院等級創建工作到了最後衝刺階段,香洲區醫療隊積極主動參與創建工作,爲創建工作順利進行提供技術支持。↓


▪ 參加雲南省衛健委、怒江州衛健委組織的等級醫院帶教評審工作,並提出創建意見;

▪將醫院等級創建工作與日常工作相結合進行指導,使各科醫務人員更深入瞭解創建條款;


▪組織醫院應急急救演練,指導並規範各項急救操作,以符合等級醫院的要求;

▪對全院醫務人員進行急救技能培訓,內容包括鏟式擔架的使用、救護車裝備的配置與使用及徒手心肺復甦等。


目前,瀘水市第一人民醫院已經順利完成了等級醫院正式評審。這也是前期醫療幫扶隊伍的累積成果。


加強醫院急診科規範化建設


瀘水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建科時間短,存在各項醫療制度、急救流程、急救分區不完善等問題。香洲區醫療隊“由零開始”,通過對急診科醫務人員操作技能培訓、指導建立急診綠色通道、規範管理搶救設備和藥物等工作,切實加強了該院急診科規範化建設。


爲怒江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爲怒江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建立急診綠色通道、卒中綠色通道


指導醫院完成卒中中心的建設


卒中患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以有效的減少卒中病人的致死率與致殘率,減輕患者的痛苦,減少家庭醫療支出與“因病返貧”,因此卒中中心的建設對醫院的發展與當地百姓的健康都有着重要意義,是瀘水市脫貧任務的保障之一。


爲怒江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組織進行院內卒中中心的推進會議


“我的專業是神經外科,搭建卒中中心,是我的所能所長。”孫耀輝盡己所能參與組織院內卒中中心的推進,按照國家對卒中中心的要求,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完善相關藥品及設備,開展卒中中心診療規範培訓、卒中急救演練等,現已基本完成相關框架建設,基本具備了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溶栓治療能力。


開展醫療業務培訓、巡迴醫療工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此次醫療幫扶,醫療隊積極組織業務培訓工作。爲推進基層醫療機構心腦血管疾病的救治能力,對瀘水各站點醫護人員進行培訓與考覈,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識別與急診處理;心電圖的基本原理、操作和簡單讀圖;簡易轉運呼吸機的操作使用;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搶救的各項注意事項等。


爲怒江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除此之外,有針對性地對來自各鄉各鎮的基層醫務人員進行了“外傷的止血包紮、骨折的外固定、急腹症的診斷與鑑別診斷、狂犬病暴露後處置規範、中醫方證的辨證論治”等方面知識的講解與演示。


爲怒江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指導常見病的中西醫診治方案


中醫技術方面,陳爲威主治中醫師在中醫科每天的帶教查房中,指導常見病的中西醫診治方案,爲門診住院病人進行中藥調治。開展的培訓內容包括中醫的臨牀辨證論治、經方的講解,切實提高了中醫科醫師的中醫辨證思維能力,提高了臨牀療效。


爲怒江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爲更好的解決瀘水百姓看病難的問題,開展醫療幫扶的半年間,多次積極參加異地扶貧搬遷社區義診、到偏遠鄉鎮下鄉巡診、往老年大學進行健康講座,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地羣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爲脫貧攻堅貢獻一份珠海力量,受到羣衆的一致好評。


專業,讓求醫不再走“彎”路


在這半年的幫扶工作裏,香洲區醫療隊伍完成多項工作任務,期間進行了多個急危重症搶救及疑難病例的診治。


在醫療幫扶的過程中,醫療隊意識到,當地老百姓對健康衛生知識瞭解有限、當地醫療資源分佈不均衡是患者“漫漫求醫路”的成因之一。


爲怒江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三叉神經痛是常見的腦神經疾病,更被稱爲“天下第一痛”,在瀘水,一名受三叉神經痛患者12年的求醫路讓孫耀輝醫生感到驚訝,“這名患者是瀘水市第一人民醫院一名外科副主任護師的母親,得病後雖曾到多家醫院行積極治療,但都未能獲確診,只能用鍼灸、止痛藥等方法緩解疼痛。”


“由於當地衛生醫療知識水平較低,遲遲不能確診,讓病人不能及時接受有效治療。”孫耀輝醫生經過診斷,幫助患者明確診斷爲三叉神經痛,但遺憾的是,當地醫院資源有限,不能開展相關手術。孫耀輝醫生推薦患者前往上級醫院進行相關手術,“手術完成後,患者身體恢復了,體重也增加了7、8斤!”


在醫療資源貧乏的瀘水,三位醫生不僅傾己所能提高醫務人員水平,更運用自己豐富的經驗、專業的知識,開展醫療工作。前往州人民醫院會診重危病人,收治硬膜外血腫一例治癒出院;參與心源性猝死、下肢靜脈栓塞、急性腦膜炎、急性腦梗死搶救;參與痹症-格林巴利綜合徵診治......


地無三尺平,不礙前進路


從氣候宜人的珠海來到“地無三尺平”的瀘水,香洲區醫療隊員不顧環境差異,一到崗就開展醫療扶貧工作。


爲怒江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前往瀘水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必經之路


“最不能適應的其實是喫的東西,瀘水飲食習慣是高油高鹽,其實對身體不好,我們都是自己做飯。”即便居住的環境一般------宿舍不遠處是一個垃圾場,旁邊的變壓器24小時嗡嗡作響,但這些在醫療隊三位醫生眼裏都不算什麼,“我們都能克服,參加扶貧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只希望我們的努力能對瀘水有所幫助。”


接下來的幫扶時間裏

香洲區醫療隊制定了下半年的工作計劃

將通過進一步完善醫療規範化知識的建設

進一步加強卒中中心的能力建設

提高急危重症的診斷、

急救能力及骨幹技術隊伍的培訓

進一步提升中醫專科的特色治療等

爲瀘水市人民的衛生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爲怒江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編輯:李葦婷

來源:珠海市香洲區對口幫扶怒江醫療隊

爲怒江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