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半部雲南史,都藏在楚雄這個小鎮裏……

這裏被稱爲

“一個姚州城 半部雲南史”

這裏是

古西南絲綢之路上的重鎮

中原進入雲南邊疆的必經之路

這裏就是

楚雄州姚安縣光祿社區光祿古鎮

光祿古鎮位於姚安縣城北部,距縣城僅12公里,是滇西及楚雄州最古老的古鎮之一。有着千年歷史的古鎮山環水繞,綠樹成蔭,歷史悠久,且名勝古蹟衆多。

沿着鋪滿青石板的街道行走,只見古建築兩旁的排水溝修砌工整,不時有涓涓流水之聲;道路的兩邊有序擺放着盆景樹和景觀缸,每一間店鋪的屋檐下,都掛着印有“光祿古鎮”字樣的大紅燈籠,充滿了濃郁的滇中風情。

駐足古鎮,放眼望去,街道兩旁錯落有致的古代民居,頓時會讓遊客在腦海中浮現起穿越千年的歷史畫面:小巷裏的吆喝聲、馬幫經過的馬蹄聲、商鋪裏的歡聲笑語……

據當地人介紹,古鎮的古代建築和古文物較多。有始建於唐朝天佑年間的龍華寺;有元代建築姚安路軍民總管府主體建築;有工藝精湛的清代建築文昌宮;中西合壁的民國時期建築高雪君祠……這些古建築便成爲了光祿古鎮的主體之一。

光祿古鎮有着獨特的佈局。從龍華寺連着文昌宮至軍民總管府再接東關城門,形成一條古鎮的建築主軸線,東、南、西、北四關連接四方,形成了“坤”字形的建築佈局。

北塔街舊民居整體建築佈局也尤爲獨特,呈“回”字形結構,且十分完整。 漫步整個古鎮,不僅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還是一次對古代建築美學的瞭解。

提起光祿古鎮名字的來由,得從高氏家族講起。姚安高氏曾爲南詔,大理國兩朝權臣,元、明、清三朝姚安府,姚州兩級土知府和土知州,高氏家族有着700多年的輝煌歷史。據記載,宋代大理國相國高泰明因對國家有功,曾被褒獎爲晉秩銀青光祿大夫。他的後裔在明末跟從黔國公沐天波討伐土酋沙定洲,平亂之後又忠心輔佐永曆帝,被升爲光祿寺少卿。後人將其官銜與地名相通,歷代相傳,得光祿之名。

在光祿古鎮,還流傳着一個有名的“讓國”故事。

據當地學者介紹,北宋元豐四年,大理國天災不斷,民不聊生,兩任國王都無力應對當時的局勢,相繼讓出了王位。當時的宰相正是光祿高氏家族的高升泰,他在衆人的擁戴下接替了大理國的王位。繼位後,高升泰勵精圖治,社會慢慢得以穩定。由於操勞過度,兩年後,高升泰患上了嚴重的疾病,臨終之時,他把兒子叫到牀前,大臣們都以爲高升泰是要傳位給兒子,卻沒有想到,高升泰的一番話震驚了所有人,他告訴兒子:“我當時之所以能當上大理國的皇帝,是因爲段家的實力比較虛弱,我死以後你要把這個王位還給段家,希望你不要辜負我對你的期望”。

公元1096年,高泰明遵循父親的遺囑,把王位讓出,擁大理段正淳爲王。高泰明也被後人尊稱爲“讓國公”。面對王位的誘惑,不貪戀權勢,高氏家族躲過了政治鬥爭,也讓光祿百姓此後數百年裏遠離戰火,安居樂業。高氏家族的讓國之舉,其中蘊含的精神,也成爲高氏家族“爲而不爭”處世原則的根本。

後來,“爲而不爭”在光祿古鎮成爲一種獨有的精神,並得以代代相傳。2010年,光祿古鎮開始進行旅遊開發,爲了恢復歷史古蹟的原貌,20多戶居民需要從土司衙前的中心廣場外遷,雖然居民在情感上有許多的不捨,生活上有種種的不適應,但大家一致認爲,古鎮的開發建設關乎世世代代,要立足大局出發,不計較個人得失,便紛紛搬出了老宅,古鎮的恢復工程順利開展。

近年來,光祿社區結合光祿古鎮的優秀傳統文化積極開展家風傳承教育,引導轄區居民理解家風與國風的關係。結合姚安縣開展的“自強、誠信、感恩”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光祿鎮通過統籌協調建成“光祿鎮感黨恩教育基地、家風文化傳承中心”。該中心展示了黨的光輝歷史、紅色家風、傳統家風、榜樣力量、光祿發展變遷和脫貧攻堅成效等內容,讓羣衆在學習瞭解光祿古鎮的歷史中受到教育和啓發,深受羣衆好評。

如今,在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的交融中,光祿古鎮正散發出別樣的魅力。每年慕名而來的遊客也越來越多,光祿人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記者 郝亞鑫

來源:雲嶺先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