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生羣山大講《史記》:八年大修,改標點6000處

15日下午,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山東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趙生羣做客山東大學文學院品牌講座“新杏壇”,帶來題爲“《史記》點校研究工作的回顧與展望”的精彩講座。

2013年,由趙生羣主持的點校本《史記》修訂本正式面世。爲了完成此書,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8位教授投入了整整8年時間和精力。但趙生羣看來,《史記》記載了中華民族2000多年的歷史,博大精深,內涵深廣,對它的研讀永無止境。接下來,還計劃開展對《史記》三家注復原性整理、《史記》歷代版本資料庫建設、《史記》考訂文獻敘錄整理與研究、《史記》新注新譯工作《史記》匯校會注匯考等工作。

趙生羣山大講《史記》:八年大修,改標點6000處

趙生羣評價《史記》史料最複雜、版本最複雜、研究成果最多、最豐富。《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其中包括政治、軍事、文學、藝術、科技、天文曆法等等,從裏面可以找到各方面所需要的材料。

“《史記》是一道歷史的長城,大概有2300年曆史,比司馬遷寫成以後到我們今天的歷史還要稍微長一點。”趙生羣說,可見《史記》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是多麼重要。

修訂版《史記》共撰寫校勘記3400餘條,處理文字涉及約3800餘字(增1693字,改1344字,刪492字,移298字);改動標點6000餘處。修訂本還改正了原點校本排印錯誤300餘處。

如《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意思是秦始皇51歲去世。錢大昕《三史拾遺》曰:“‘五’當爲‘立’。秦王政二十六年始稱皇帝,至三十七年而崩,計爲帝十一年耳。”他的觀點是秦始皇沒有活到51歲,“五”應是“立”字,指秦始皇當了十一年皇帝。

“修訂時我們發現了新的材料,在日本高山寺所藏的抄本中,這個字就是‘立’。”趙生羣說,找到了版本的依據,再加上一些旁證的材料,就把這個錯誤改了過來。

趙生羣山大講《史記》:八年大修,改標點6000處

《史記》修訂本改動標點6000餘處,工作量太大,曾經被質疑“是否多此一舉”,趙生羣表示,如果不做這項工作,他睡不着覺。標點是硬碰硬的問題,對就是對,錯就是錯。這項工作做下來也帶給他很大的收穫。

“對於校勘、整理古籍的人,電腦資料庫太重要了,爲研究古文獻帶來極大便利。”趙生羣對在座的同學們說,現在正是讀書做學問的好時候,通過現代化的技術完全可以做出超出原來的成就。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範佳

(壹點號 人文齊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