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稿:7月25日下午,亳州市召開全市人才工作大會,會議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全面總結亳州市人才工作經驗,認真分析存在的問題和麪臨的形勢,安排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市人才工作重點任務。市委書記汪一光出席會議並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杜延安主持會議,市政協主席湯湧,市委副書記、宣傳部長方曉利參加會議。

會上,市委副書記、宣傳部長方曉利宣讀了《關於公佈亳州市第一屆突出貢獻人才、首席專家、拔尖人才和優秀人才名單的通知》,市委市政府對評選出的102名人才每人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人民幣20萬元、10萬元、3萬元和1萬元,總計570萬元,頒發榮譽證書,並對全市第一屆突出貢獻人才、首席專家和優秀返鄉創業人才代表進行了頒獎,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秦鳳玉作了人才工作報告。

汪一光代表市委向受表彰的全市第一屆突出貢獻人才、首席專家、拔尖人才和優秀人才以及優秀返鄉創業人才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要充分認識做好人才工作的重大意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取得了積極成效,全市人才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人才總量不斷壯大,人才支撐作用逐步顯現,人才服務體系日益完善,但也存在困難和不足,主要是人才總量較少、人才結構不優、人才體制機制還不完善。當前,亳州市正處在彎道超車、跨越崛起的關鍵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亳州,人才是決定性因素。

汪一光強調,要全面落實人才強市戰略的目標任務,着力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緊緊圍繞現代中醫藥、食品製造、文化旅遊、服務貿易、金融創新、城鄉建設等重點領域,加強與市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培育引進一批高層次創新型人才。要着力推進人才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理順人才管理體制,按照政社分開、政事分開和管辦分離要求,推動人才管理要進一步健全人才評價機制,要建立以品德、能力、業績和貢獻爲導向的差異化評價辦法,真正把人才評價這個“指揮棒”用好。

汪一光指出,要着力營造良好人才發展環境,不斷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搭建幹事創業平臺,積極培育尊重人才、見賢思齊、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和創新文化,加強優秀人才先進事蹟宣傳報道,讓尚賢重才蔚然成風。要樹立鮮明政策導向,鼓勵和引導人才向脫貧攻堅和基層一線流動。要努力營造舒適溫馨的工作環境,讓各類人才都受到尊重,有強烈的歸屬感和自豪感,使人才真正能留得下來、幹得下去。

汪一光要求,各級黨委(黨組)要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堅持人才工作的正確方向,黨政主要領導對人才工作要親自掛帥、一抓到底,做到“一把手”抓“第一資源”。要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力度,注重人才經費向科技創新和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帶動作用的領域傾斜,向具有發展潛力和創新意識的青年人才、小微企業傾斜。要凝聚人才工作強大合力,各級各部門要按照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考覈辦法要求,將責任扛在肩上、將工作抓在手裏,各相關部門要抓好本領域、本系統、本行業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形成統分結合、上下聯動、協作高效、整體推進的人才工作運行機制。

市委副書記、市長杜延安在主持會議指出,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迅速傳達本次會議精神,充分認識做好亳州市人才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切實把思想認識統一到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決策部署上來。要突出重點、精準發力,圍繞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打造人才生態最優城市。要按照“四化三可”要求,細化任務、壓實責任、明確時限、掛圖作戰,確保工作有人幹、快落地。要強化督查考覈,將人才工作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覈評價指標體系,定期開展調度,加強政策兌現、過程評估和“回頭看”,確保各項人才政策落地見效,達到預期效果。

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秦鳳玉從加強對人才工作組織領導、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提升人才素質、激發本土人才活力等6個方面總結了全市近年來人才工作開展情況,分析了全市人才工作存在的問題,並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人才工作重點進行安排部署。她指出,一要壓實人才工作政治責任,切實強化抓人才工作政治意識,二要加快招才引智步伐,集聚各類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三要加大人才培育力度,不斷壯大本土人才資源,四要用好現有本土人才,切實提高人才效能。

會議以電視電話形式召開,市領導金春龍、侯化、呂劍,市直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各高校、市屬國有企業、科研院所主要負責人,各縣區委組織部長,市直受表彰的全市第一屆突出貢獻人才、首席專家、拔尖人才、優秀人才和優秀返鄉創業人才代表共160餘人在市主會場參加會議。三縣縣委書記,各縣區分管人才工作的副縣區長,組織部分管人才工作的副部長、人才辦負責人,縣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縣區受表彰的全市第一屆突出貢獻人才、首席專家、拔尖人才和優秀人才以及其他人才代表在各縣區分會場參加會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