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晚間,小康股份發佈《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預案》稱,公司擬作價48.3億元向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汽車”)定向增發股票來收購其所持有的50%東風小康股權。

東風小康於2003年由東風汽車和小康股份合資成立,雙方各佔50%的股權。

本次交易完成後,東風小康將成爲小康股份的獨資子公司,不過將繼續沿用東風“雙飛燕”車標;東風汽車將持有小康股份26.01%的股權,成爲小康股份的第二大股東。

與過往混改方式不同,這是國有企業深化改革以來第一次國營車企入駐民營車企,和第一次民營車企回購國營車企股份,東風汽車和小康股份的“牽手”或許會提供一個新的國企混改方向。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1

“股權”換“股權”

隨着汽車行業競爭日益加劇,做強做大是應對風險的必然選擇;在政策支持下,實現併購重組等更高層級的混改具有重要意義,小康股份方面表示。

小康股份和東風汽車此次的合作採取“股權換股權”的方式,東風汽車以50%東風小康的股權換取小康股份26.01%的股權。

具體交易預案顯示,今年三季度末,東風小康100%的股權的預估值爲96.6億元,預估增值率爲594.63%。參考預估結果,本次東風小康50%股權的交易作價暫定爲 48.3億元。

而小康股份定增股價暫定爲每股14.54元,小康股份需向東風汽車定增3.32億股,定增後東風汽車將持有小康股份26.01%的股權,成爲小康股份第二大股東。

小康股份稱本次交易有利於其改善財務狀況,增強持續盈利能力。

公告顯示,東風小康近幾年來發展迅速,已經成爲小康股份的“利潤奶牛”,2016年東風小康爲小康股份貢獻利潤爲1.27億元,佔當年小康股份總利潤的24.6%;2017年東風小康淨利潤爲7.64億元,同比大增202%,佔當年小康股份總利潤的比例提高至52.7%;今年前三季度,這一比例進一步上升至59.6%。

交易完成後,擁有東風小康100%股權的小康股份未來現金流量和盈利能力將得到顯著的提升。

對於東風汽車來說,雖然放棄了盈利能力較強的子公司的50%股權,但藉此成爲小康股份的重要戰略投資者,也間接戰略投資了小康股份的智能電動車板塊。

據悉,小康股份目前掌握了生產電動汽車核心的三電技術;旗下金康新能源也已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雙資質”,金康數字化工廠也已完成主體工藝廠房建設;並引進了近50家關鍵核心零部件品牌配套供應商;旗下位於硅谷的造車新勢力SF MOTORS中文品牌 “金菓 EV”也已正式發佈。

2

創新“持股”混改

從更深層次看,此次交易混改纔是“重頭戲”。

2003年東風小康的成立便已開始探索央企與民營企業的合資模式。公告顯示,當時東風小康成立的目的是將民營靈活高效的機制與央企品牌效應相結合,摸索出一條獨特的“合作造車之路”,即在經營決策和管理上結合行業特點,以民營企業實際控制和主導,東風汽車則給予品牌支持和監督指導。

事實證明,這種混改模式獲得了較成功的結果。2005年東風小康第一輛整車下線,到如今已經成爲年銷售額超百億的廠商,2016年、2017年,東風小康營業收入分別爲147.42億元和193.43億元;業務上,發展出了風光和小康兩大品牌,2017年產銷規模突破40萬輛。

在汽車分析師任萬付的眼中,從當初的實踐,到最終兩個企業“聯姻”,這是一條必經之路。他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東風汽車這個動作可以理解爲混改試點。2015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正式啓動新一輪國企改革。近兩年中央也多次發出改革進入深水區的論斷,汽車行業也在不斷嘗試。”

在現在整個車市遇冷和政策的雙重推動下,通過引入民間資本和技術,彌補國企的劣勢,通過強強聯合,探索汽車產業新的發展之路,已成爲許多車企的“新常態”。“如福田汽車轉讓寶沃、寶能集團入主觀致汽車等動作,再加上今天的東風入股小康股份。”任萬付補充道。

而區別於其他“國民結合”模式的是,東風汽車和小康股份探索出了一條比合資、簡單合作等方式更爲深入的模式——持股。其實交叉持股在中外合資車企中並不少見,如北汽集團和戴姆勒集團、上汽集團和通用集團。

一位經濟分析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交叉持股有利於更好地發揮各方公司的協同效應,分散經營風險,和獲取資金,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榮俱榮”往往伴隨着“一損俱損”。

記者 肖逸思

—— / 好文推薦 / ——

中國零售開放路:“我們的四十年”,從模仿到引領全球

珠海銀隆內鬥升級,原董事長魏銀倉反訴董明珠

調查|內部控制權之爭背景下的點融網樣本:“娜拉出走”之後怎麼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