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貸平臺點融網風波不斷,先是被曝高管爲奪公章上演“全武行”,而後“官宣”創始人郭宇航不明原因地已淡出,不少投資人還反映“債轉”異常慢……

這家曾在國內排名前五的網貸平臺到底怎麼了?爲何會發生搶奪公章的一幕?創始人爲何淡出,目前與點融網還是否有關聯?點融網全面縮減分公司及債轉緩慢是何原因?《國際金融報》記者試圖通過多方走訪尋求答案。

1

爲公章大打出手

在網貸平臺忙合規備案的當下,一則“點融網高管將5年老員工打進ICU”的消息打破了網貸圈的沉寂。

10月26日,據網貸天眼報道,10月25日,點融網原首席財務官崔亞文集結一羣社會人士,在上海點融總部辦公室毆打5年老員工緻其昏迷被送入ICU,崔亞文還在現場表示,誰敢勸架就開除誰。

打架的原因,根據點融網10月28日發佈的公告,系事發當天公司某董事的表弟張鳴亮使用暴力搶走並私藏公司公章和法人章,崔亞文等管理層人員按公司規定在索要回公章的過程中發生推搡、拉扯等肢體接觸。目前該事件已由警方處理協調,張鳴亮並無大礙。

對於此次搶奪公章的具體原因,《國際金融報》記者聯繫了點融網客服及多位點融網員工。遺憾的是,涉事相關各方三緘其口。

那麼,“奪章者”張鳴亮是誰?是公司哪位董事的表弟?爲何會出現搶奪公章的這一幕?

有點融網離職員工此前向自媒體“全天候科技”證實,張鳴亮與點融網創始人之一的郭宇航是“親戚關係”。

這一說法雖沒得到官方證實,但從公開資料上,記者發現了一些端倪。

天眼查顯示,張鳴亮曾是點融網監事,但在2016年7月19日被武麗瑩取而代之,2017年7月14日武麗瑩又被崔亞文取代。

此外,張鳴亮與郭宇航名下多家公司有關聯。

天眼查顯示,張鳴亮在郭宇航擔任法人代表和執行董事的星合商業保理(上海)有限公司擔任監事。

同時,根據天眼查,郭宇航成立的投資機構星合資本,其對應的法人主體是“上海銅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目前郭宇航持股70%,爲絕對控股大股東,而張鳴亮同時擔任這家公司的監事。

點融網PR劉曉告訴記者,2018年10月28日的公告,沒有經過公司宣發層而是由公司高層直接對外發布的。

點融網投資人李潘(化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本來打人還沒啥,但後來發聲明說是搶公章,變成了內部派系鬥爭。

某大型互聯網公司旗下網貸平臺法律合規負責人盛凱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點融網高管爲搶公章打人事件暴露出點融網內部控制權之爭,是一場“宮鬥戲”,因爲公章是公司權力的象徵。每個公司治理結構當中,公章的管理制度都有所區別,在公司實際控制權變更、工作交接過程中出現一些摩擦是常見現象,很多上市公司也有類似的情況。

不過,盛凱也指出,公司治理層面出現了問題,造成實際控制人更迭,公司控制權易手,嚴重的話將影響公司的戰略發展及正常運營。爲保證公司實際控制權的穩定,實際控制人及一致行動人的股權比例最好大於等於66.7%。董監高的職權分配也要注意分權制衡,避免某一方職權過大,脫離實際控制人的控制。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副教授唐躍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避免公司內耗的辦法是設計出既能激勵相融,又可以推動合理競爭的制度和機制。唐躍軍表示,唯有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機制設計可以對抗和修養人性。

唐躍軍建議,初創公司股權架構設計要合理,首先要有一個挑頭的,一般情況下創始人要佔有比較多的股份掌握控制權,股權分配上可以按照黃金數列(斐波那契數列)來做。另外,初創企業要預留出20%左右股權作爲未來的股權激勵池,通過有限合夥企業的方式來分離收益權和投票權,收益權可以逐步授予新加入的管理層和核心員工,以此來激勵未來加入公司的關鍵人力資本擁有者。

那麼在人事動盪之下,點融的業務發展如何?

2

業務在悄悄“瘦身”

記者在點融官網發現,目前點融網在全國各地的分公司都顯示在註銷中,其中華東地區,註銷南昌、南京分公司,僅保留上海總部;華南地區,註銷東莞、佛山、中山分公司,僅保留深圳分公司,而東北、華中、西南、華北的分公司都顯示在註銷中,一個不留。

點融網客服表示,關於註銷分公司之前是有一個公告的。而當記者表示沒有找到相應的公告,客服找尋後表示公告時間有點久,確實沒找到,分公司註銷是業務調整,至於具體調整的原因客服表示並不瞭解。

《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得自行或委託、授權第三方在互聯網、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等電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場所進行宣傳或推介融資項目。

盛凱表示,通俗地講就是禁止P2P在線下展業獲客,點融此舉是順應監管合規要求,其他P2P平臺也在大規模削減線下門店。盛凱判斷,點融網此前在各地有分公司就應該有線下門店,有線下門店就應該有線下地推人員,也會有線下地推行爲。

劉曉表示,註銷分公司是爲了合規備案,點融主要以線上爲主,線下會有一些服務部門,從借款端來說,需要有人去收集資料。在監管沒有定調的時候,線下團隊和公司做的事情是幫總部收集資料,並對借款人資料做初步的核實,保證上傳資料的真實。現在主要是以上海總部爲主,深圳、成都留了分公司做技術開發。

此外,11月7日,某網貸平臺副總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行業裏有消息傳出,高管打人事件後,點融就在裁撤PR和GR(政府關係)人員。不過,劉曉對於這一消息予以了否認,“我們還在招公關,怎麼會裁人呢,沒人走,在原有基礎上有新增。”

3

“債轉”比其他平臺慢

與此同時,還有不少投資人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反映,點融網債權轉讓異常緩慢,“比其他平臺要慢很多”。記者也注意到,很多投資人在點融的論壇裏表示,債轉慢,一天才到賬十幾二十塊錢,還時有時無。

▲點融投資人借款協議

李潘表示,“一個月才轉了10%,10萬元才轉成功1萬元。一共投了20萬元左右。點融銷售顧問發的朋友圈內容顯示,標都還要靠搶的,我們懷疑債權的真實性,其他大平臺,哪個慢成點融這樣的?”

“我們就關心資產是不是真實,回款有沒有回,催收是不是在催收,這麼慢肯定是不正常的。”李潘稱。

債轉慢到底正不正常?是否與公司人事動盪有關?

對此,點融網客服表示,發起債權轉讓後是需要有新的出借人進行資金撮合才能退出。發起債權轉讓後系統會根據發起債轉的先後順序進行交易撮合,很多客戶可能會擔心債權轉讓不成功,這種現象是沒有出現過的,也不會出現債轉不完成。

上述客服表示,目前債轉慢是因爲7月份受到市場影響,很多不合規的平臺爆雷以後,發起債轉的人比較多。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債轉速度是比較緩慢的,當然並不是說沒有人接手,點融網每天的出借資金量還是非常高的,只是現在的債權量是大於出借量的。

劉曉表示,債轉也在改善,加快撮合速度,也在和資產管理公司協調。“債轉能夠退出只是比較慢,不會像大家說的要很多年。”據劉曉介紹,有朋友反應債轉慢,她嘗試了債轉,她自己一萬元不到的錢,一個月差不多有一半的錢(到賬),一個月的債轉在40%左右。

劉曉進一步解釋,債轉速度是和投資人選的出資策略有關的。她坦言,有些確實慢一些,但不至於退不出,也不存在債權項目、標的虛假的情況。

盛凱認爲,債權轉讓是出借人在二級市場提前退出的自願行爲,要有受讓人接盤才能成交,平臺沒有義務兌付。

根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全國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披露的數據,點融網的項目逾期率是18.72%,金額逾期率是7.72%。

另據點融官網披露,截至10月31日,累計代償金額23.9億元。劉曉表示,代償資金不是墊付資金,代償金額是擔保資金持有的債權,資金來自中合擔保。

4

創始人淡出似有蹊蹺

一則高管打人的消息打破了網貸圈的沉悶,而將氣氛推向高潮的則是點融網發佈的一則高管變動消息,此高管即爲前文所提與“奪章者”關係密切的郭宇航——自2018年9月1日起任命崔亞文爲點融集團執行總裁和聯席董事長,郭宇航不再擔任聯席董事長,公司所在管理層都向崔亞文匯報工作。

公開資料顯示,崔亞文於2017年3月正式加入點融網,此前曾在中廣核鈾業發展有限公司、阿里體育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擔任CFO職位,崔亞文加入也一度被認爲是點融網上市前奏。

2017年12月,點融網通過官方微信再次宣佈公司高層人事任命,前COO羅龍翔晉升爲CEO,創始人和原CEO蘇海德擔任公司董事長;創始人和原聯合CEO郭宇航任聯席董事長。在當時,有業內人士認爲,此次人事任命意味着郭宇航已退居點融網二線。

對於郭宇航淡出的原因,有兩種說法。

一種爲職業經理人說。

事實上,蘇海德、崔亞文、郭宇航、羅龍翔等公司高管並不持有點融公司股份。點融網對應的運營主體上海點榮金融信息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點融公司”)由胡錦華、楊瑞榮、郭天毅三人持有,持股比例分別爲63.16%、21.05和15.79,目前點融公司法人、董事長皆爲胡錦華。

從點融公司披露的工商信息上看,點融網從成立至今並未變更過法定代表人,其法人一直爲胡錦華,股東人數也沒有增減過。作爲點融網創始人的郭宇航自始至終都不持有點融公司的股權。

對於點融股東不管理,高管不持股的情況,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現有股東爲代持;二是管理人員爲職業經理人受僱管理公司。若郭宇航爲職業經理人,那其在點融去留的問題上,基本沒有話語權。

10月28日晚,記者瀏覽點融官網資料看到,郭宇航仍在管理團隊之列,職位仍爲“創始人、聯席董事長”,而崔亞文在官網上的職位信息仍顯示爲“首席財務官”。10月 29日,當記者向郭宇航方面反映上述投資者質疑後,原本在記者致電前點融官網還掛着的關於郭宇航的介紹就撤下了。劉曉也證實,是在10月29日處理的。

10月29日之後,點融官網上已沒有關於郭宇航的詳細介紹,不過點融官網顯示,郭宇航仍是其董事,且在點融官網首頁“關於點融”處還能看見郭宇航的身影。

不過,11月13日記者發現,點融官網又換上了郭宇航新的詳細介紹信息,放在公司創始人一欄,郭宇航目前在點融網的身份爲聯合創始人及董事。而崔亞文的身份是執行總裁兼首席財務官,羅龍翔依舊是首席執行官。

有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從點融官網披露的情況看,基本上和公告內容一致,真正掌權得勢的是崔亞文,郭宇航留了聯合創始人的身份並將其與蘇海德一同單列在崔亞文之上,其實就是名分上給他留了面子。

唐躍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中國,公司中某些特殊利益相關人由於不方便出面,找人代持或者一些朋友之間互相代持股份的情況非常普遍,但股權代持的風險很大,會牽涉到一系列問題。一方面有非常顯著的自然人風險,法律只承認工商註冊過的顯名股東;另一方面,工商登記的顯名代持股東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代表公司行事,公司需要承擔相應風險。此外,股權變更還需評估,中間差價還需繳納稅費。

對於郭宇航的淡出,另一種說法爲“內部創業”說。

其實,從2016年夏天開始,郭宇航的“離職”傳聞就已在網貸圈傳播。此後,郭宇航也更多地以星合資本董事長這個新身份出現在公衆的視野中。有業內人士稱,郭宇航正在點融網“內部創業”,方向是區塊鏈技術。

今年9月20日,當郭宇航以星合資本董事長、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理事長身份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電話採訪談到與點融網關係時,郭宇航表示,“我的重心還是在區塊鏈上”。

在9月6日舉行的2018(上海)區塊鏈技術創新峯會上,郭宇航在演講《十大無幣區塊鏈應用案例》中,以點融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爲例介紹了點融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中的落地應用。

▲郭宇航在2018(上海)區塊鏈技術創新峯會上演講PPT截圖

近日,一位區塊鏈媒體負責人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在最近一次對郭宇航的專訪中,給郭宇航確認文章內容時,郭宇航要求把涉及到點融網的全部刪除。

對於郭宇航的動向,點融網客服人員表示,“公司高層情況不清楚,只能告訴你,公司運營和業務沒有任何問題。”

劉曉則指出,“每個公司有自己的管理制度,有些東西我們只能看到結果,看不到過程,這是因爲公司制度決定的,不可能讓每個人都知道公司在做什麼重要的決策,這也是不合理的。”

5

郭宇航的新公司

表面上看,點融網官宣郭宇航已“退位”,郭宇航及點融方面也多次強調星合資本和點融網是完全獨立的兩家公司,但記者通過走訪、調查發現,實際情況或許要複雜得多,點融公司股東和郭宇航有着密切的商業關係和股權關聯,點融網與郭宇航及星合資本也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

首先在股權方面,天眼查顯示,點融網的實際控制人、絕對大股東和最終受益人都是胡錦華。胡錦華與郭宇航合股投資了多家公司,其中兩人共同投資的上海銅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正是郭宇航現在專注的星合資本及多家關聯公司的股東。

另據企查查信息,點融公司大股東胡錦華,其在郭宇航名下的銅秀商業保理有限公司持股49%,在上海銅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股30%。點融公司三股東郭天毅在郭宇航名下的銅秀商業保理有限公司持股51%。

此外,記者通過企查查以郭宇航爲“主要人員”條件查詢發現,有一家名爲“上海點融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點融信息”)的公司,與點融網的運營公司“上海點榮金融信息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十分相似。

企查查顯示,點融信息由中貸有限公司100%控股,法人是點融網聯合創始人之一的蘇海德。中貸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香港公司,註冊資本17000萬元,郭宇航在中貸有限公司擔任董事。中貸有限公司對外投資了兩家企業,郭宇航擔任執行董事的星合商業保理(上海)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10月30日,《國際金融報》記者走訪了點融官網披露的上海總部辦公地:上海市黃浦區斜土路359號。到達目的地,電梯顯示只能上6樓,在記者準備上樓時看到已經模糊的指引標識。

上到6樓後,迎面就是辦公區,玻璃上貼着“點融網”字樣,前臺人員詢問記者找誰,記者表示找點融相關人員,前臺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是星合資本的工作人員不是點融的,點融在樓下。

記者下到5樓,點融行政人員告訴記者,這裏不是點融在上海的總部,總部在局門路457號8號橋四期。記者發現,斜土路359號應是點融客服部辦公地。當記者詢問星合資本爲何在點融辦公室辦公時,該行政人員表示,星合資本是租的點融的辦公場地。

在業務層面,郭宇航專攻的區塊鏈和點融網也多少存在關聯。前文已提及的,郭宇航在2018(上海)區塊鏈技術創新峯會上,以點融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爲例介紹了點融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中的落地應用。記者從劉曉的介紹中也瞭解到,點融目前在區塊鏈領域的佈局上,主要方向就是郭宇航在峯會上介紹的在供應鏈金融中的落地應用。不過,劉曉表示,“點融有點融的區塊鏈團隊,星合有星合的區塊鏈團隊,二者是分開的。”

種種跡象表明,點融網與郭宇航以及星合資本在股權及實際業務與經營上存在千絲萬縷的“隱性”關係。而劉曉堅稱,點融網與星合資本是獨立的兩家法人主體,沒有聯繫,至於星合資本是否租了點融網辦公室辦公,劉曉表示不清楚。

見習記者 餘繼超

—— / 好文推薦 / ——

互金企業扎堆赴美上市,合規新起點?

美國銀行監管放鬆曇花一現?國會分裂時代的美元、美股走向何方

蘋果市值跌掉5個小米,背後有這個國家央行的影子?央行“炒股”,影響幾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