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都有其生命與秉性,一方美玉,一彎清溪,一棵蒼松,一芥草芥,包括人,無不是自然的元素,暗藏着生命的真諦與人生的哲理,錯綜複雜、千絲萬縷,人性映着物性,物性折射出人性。

古語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玉是大氣的,它從不隱藏自己的咎裂、缺陷,在自然界裏接受山川冰河的洗禮,逐步的摒棄不足並萃取精華。

每塊大自然創造的和田玉都有它的缺點與優點,向它面前的人們拋示着它的喜怒哀愁,沒有絲毫的隱瞞和怠慢。真實自然、不刻意不做作,這是一種胸懷,一種德行。

這便成了一種文化,一種“人”性文化。所以,“溫其如玉”是玉的秉性,亦是做人的境界,是人生的閱歷,更是人性的修爲,用玉性來詮釋人德,再合適不過了。君子佩玉不是爲了喬裝打扮,而是爲了規範自己的言行。

玉溫潤光澤,從不傷人肥己,謙卑自律,心存他人而具禮;堅實厚重,是厚積薄發,久聚而成智;皮色燦爛且肉質潤澤通透,絲毫不欺,信義使之然。

以一方美玉爲伴;一方不嬌不媚、不悲不喜的美玉爲伴,閒看流雲過際,庭前落花;在月升,在日落;在咫尺,在天涯,都做嫺靜溫雅之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