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

公历每年的11月22-23日,此时称为小雪节气

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小雪时节,全国各地明显降温,黄河流域开始下雪,北方也将进入了封冻季节;华南一带小阳春的天气也逐渐消失,冷空气会慢慢侵袭;初冬景象一目瞭然。

三候

【一候 虹藏不见】古人认为阴阳气交形成彩虹,冬季阴气和阳气分得很开,下雨的情况变少,彩虹也隐匿起来了。

【二候 天气上腾】天气阳气上升,地气阴气下降,天地不通,生机不现。

【三候 闭塞而成冬】天地不通,万物伏藏,故曰闭塞。冬,终也,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养生

起居调养

天气逐渐变冷,人留在室内时间变长,户外活动变少,身体血液循环减慢,人体抗病免疫力降低,容易患疾病,要积极运动,加强锻练身体,强健体质,预防疾病。

此外,每晚可用艾草足浴水泡脚,能刺激足底穴位,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寒能力。

饮食调养

古代养生专家孙思邈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结,不足以生存也。”小雪前后,饮食方面宜吃有温补益肾、健脑活血功效的“暖身食物”。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

在中国北方,小雪时节,一般得人家都要吃涮羊肉。一般的小雪节气里,天气阴冷晦暗光照较少,此时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

这个季节宜吃的温补食品有羊肉、牛肉、鸡肉等;宜吃的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栗子、白果、核桃等。 

腌制腊肉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品尝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冬瓜炖羊肉

【配料】冬瓜250克,羊肉200克,香油、盐、胡椒粉、味精,葱、姜块少许。

【做法】羊肉去除血水清净,在沸水中过一下,捞出控干待用;冬瓜切块,下沸水焯烫透,捞出沥净水分;汤锅上火烧开,下入羊肉、葱、姜、盐,炖至八成熟,再放入冬瓜,炖至熟烂时,将葱、姜块拣出,加味精,撒胡椒粉,淋香油,出锅装钵即可。

【功效】益气补虚,温脾暖肾。

腰果鸡丁 

【配料】腰果、鸡胸肉、彩椒、黄瓜、姜、葱、油、盐、料酒、酱油

【做法】鸡胸肉切成方丁,加入蛋白,盐,淀粉拌匀腌10分钟;姜切丝,蒜切片,黄瓜彩椒切块备用;炒锅倒油,放入腰果炒出香味,颜色泛金黄后盛出备用;放入鸡丁滑散炒至变色,盛出备用;锅中留底油,放入葱姜末爆香,再放入黄瓜丁和彩椒丁翻炒一会,最后淋少许生抽和水淀粉炒匀,加盐调味,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功效】提高抵抗力

身体调养

 小雪时节,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变得频繁,除了做好保暖预防感冒,中老年人还需多注意一下膝关节的问题。

中医有句话,叫“寒为阴邪,下先受之”,这里的“下”指下半身。意思是,一旦寒气袭来,人体下半身会先觉得冷。所以膝关节受过伤的和中老年人,此时极容易患上因受寒引起的膝关节炎。

中医认为,膝关节炎患者,肝肾气血衰少,肝血不能养筋、肾精不能充骨,加之正气虚弱,风、寒、湿三气夹杂乘虚而入即发病。用艾灸治疗膝关节炎很好地体现了“寒者温之”的治疗原则。

委中穴

委中穴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功用:祛风化湿、舒经活络。艾灸此穴对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臀部疼痛、膝盖疼痛等问题有较好的调理效果。

犊鼻穴

犊鼻穴是气血最盛,有益于强壮身体的一个穴位。功用:疏利关节、消肿止痛。艾灸此穴可有效调理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为人体第一长寿大穴。功用:健脾和胃、补益气血。艾灸此穴不仅能调理腰胫酸痛还能改善消化系统不适的问题。

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是脾经气血会合之处。功用:清利湿热、健脾理气。艾灸此穴可疏通下肢经络、排出湿寒,调理关节病变所引发的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艾灸也需要一个过程,坚持艾灸对膝关节问题的改善会有很大的帮助哦!

编辑:段磊成     黄星

监制:李启明     罗斌

出品:江西大觉山文化科技公司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