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有不少人剁手到破產吧?

  不過話說回來,就算你再能買買買,

  應該也不如那位傳聞中

  “把國家買破產”的王后厲害,

  她就是法國路易十六國王的王后

  瑪麗·安託瓦內特,簡稱瑪麗王后,

  她因爲出了名的驕奢淫逸,

  被稱爲“赤字夫人”。

  

  癡迷於買買買的瑪麗王后很喜歡珠寶

  收藏了不少讓人眼饞的珠寶,

  她在法國大革命爆發後,

  提前將珠寶打包送往國外避難,

  可惜後來瑪麗王后

  被憤怒的法國人民送上了斷頭臺,

  這些珍貴的珠寶就好像

  消失在歷史的煙塵中。

  直到200多年後,

  上週四(11月15日)蘇富比拍賣行

  在瑞士拍賣了一些瑪麗王后的珠寶

  讓人不禁想問,

  當初這些寶貝是如何被偷運出國的?

  隨着它們的再現,

  這段往事也再次進入人們視線...

  

  要說瑪麗王后的珠寶,

  先要搞清楚她的生活有多奢侈,

  這種作風與她的出身有很大關係。

  她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弗朗西斯一世的女兒

  從小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

  沒受過多少正規的教育,法語很爛,

  之後嫁到法國也不願意說法語,

  總說母語德語,

  但是她在美學、藝術方面有天賦,

  歌喉甜美,擅長跳舞,還會彈豎琴,

  既有活潑、有禮、優雅的一面,

  也因爲公主的身份難免有些任性、驕縱。

  

  1770年4月19日,

  爲了鞏固和法國的關係,

  瑪麗和還是王儲的路易十六結婚

  瑪麗成爲法國王儲妃,

  當時她只有15歲。

  婚禮在維也納和巴黎兩地舉行,

  兩國王室爲了表達親善不惜砸下重金

  瑪麗剛一出現在法國巴黎,

  就引來5萬看熱鬧的喫瓜羣衆,

  他們都想看看這位新王儲妃,

  還引發踩踏事故造成30多人死亡。

  這場政治婚姻可謂喜憂參半

  憂的是路易十六其貌不揚,性格軟弱,

  和天真活潑的瑪麗天生就不是一路人。

  值得慶幸的是,

  路易十六對瑪麗一向溫柔、包容,

  兩人的關係一直很和諧。

  

  1774年5月10日,

  路易十五因患天花突然去世,

  其情婦杜巴麗夫人也被流放出宮,

  路易十六繼位成爲法國國王,

  瑪麗終於當上了王后。

  再也沒人能管束她,

  萬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地位,

  終於讓瑪麗王后放開手腳買買買,

  1776年底,

  瑪麗王后的服裝津貼爲15萬里弗

  可她最終欠下的賬單卻有50萬里弗!

  當時法國一棟普通房子才值200裏弗

  可見瑪麗王后的奢華程度。

  

  瑪麗獨掌後宮大權之後,

  把凡爾賽宮變成了時尚中心。

  她酷愛繁複蓬鬆的假髮,

  假髮上裝飾着絲帶、羽毛、鮮花,

  甚至水果、蔬菜,

  巴黎的貴族女性紛紛跟風,

  假髮越做越高,

  她們不得不直接坐在馬車內地板上

  這樣馬車才能容納高聳的假髮。

  同時,

  瑪麗王后也是一名珠寶愛好者,

  在當時玩得起珠寶的人非富即貴,

  她恰好滿足所有條件,

  無論是國王送的還是自己買的,

  收藏了不少價值連城的珠寶。

  她喜歡珍珠,

  在她的畫像裏,

  經常能見到珍珠的身影。

  

  上次瑪麗王后的珠寶

  出現在拍賣會上是2007年,

  拍品是一條珍珠鑽石紅寶石項鍊

  這條項鍊是在法國大革命時期,

  瑪麗王后匆匆送出國的珠寶之一,

  她把項鍊交給當時英國駐法大使館的

  大使夫人薩瑟蘭夫人

  項鍊後來一直留在薩瑟蘭夫人家,

  1848年被改造用於其孫子的婚禮,

  一直流傳至今。

  

  不過在當初的拍賣會上,

  這件珠寶貌似並未引起買家的興趣

  最終因未能達到預估的40萬英鎊價格而流拍

  但前幾天的拍賣中,

  珍珠首飾的境遇就大不相同了,

  它們成了現場最引人注目的拍品。

  

  這枚珍珠鑽石蝴蝶結胸針

  是當天拍賣會上的明星,

  也是競價最激烈的一件拍品,

  水滴形的珍珠有鵪鶉蛋大小,

  足以顯示當年法國王室的富麗奢華,

  胸針的成交價高達36427000瑞士法郎(約2億5139萬人民幣);

  刷新天然珍珠拍賣世界紀錄。

  

  這枚鑲有黃鑽的鑽石蝴蝶結胸針,

  最終以2115000瑞士法郎(約1459萬人民幣)的高價落錘;

  

  還有一條三股珍珠項鍊,

  由300顆珍珠和鑽石開關製成,

  成交價爲2295000瑞士法郎(約1583萬人民幣);

  

  一塊鑲有珍珠的琺琅懷錶,

  內部刻有瑪麗王后的姓名首字母“MA”

  以250000瑞士法郎(約172萬人民幣)被拍出。

  瑪麗王后一直毫無節制地買買買,

  消耗了大量的金錢,

  雖然路易十六生活勤儉,

  但祖父留下的虧空一直沒能填上,

  各種改革和政策也沒有實際的效果。

  關於瑪麗王后鋪張作風的傳聞

  從宮廷傳到民間,

  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老百姓

  對她的印象越來越差,

  傳聞真假參半,有的確有其事,

  有的則是越傳越誇張的謠言。

  比如法國版“何不食肉糜”的故事。

  傳說大臣報告說百姓們在忍飢挨餓,

  連最基本的麪包都沒有時,

  瑪麗王后天真地問了一句:

  “他們怎麼不喫蛋糕呢?”

  這只是民間傳說,

  歷史上這句話並非出於瑪麗王后之口

  而是路易十五的王后瑪麗·勒金斯卡,

  大意是“他們沒有面包喫,怎麼不喫麪包皮蘸醬?”

  這位王后說話的本意是出於同情,

  結果因爲缺乏常識,顯得特別荒謬,

  這句話被記錄在盧梭的《懺悔錄》中

  後來被“安”在了瑪麗王后頭上。

  

  讓瑪麗王后徹底坐實“誤國”罪名的

  是著名的“鑽石項鍊事件”,

  也跟她平時的作風脫不開干係。

  1772年,老國王路易十五

  爲了討喜好珠寶的杜巴麗夫人歡心,

  命巴黎珠寶商設計製作一條鑽石項鍊

  而且要“前無古人”級別的奢華,

  預算200萬里弗。

  珠寶商花了幾年時間,

  湊齊647顆、總重2800克拉的鑽石,

  花了大量資金。

  

  不巧的是,

  1774年路易十五突然去世,

  鑽石項鍊他一直沒付錢,

  項鍊砸在珠寶商手裏,

  很少有人能買得起如此昂貴的珠寶,

  如果銷售失敗,

  珠寶商將深陷資金不足的窘境。

  這時候他們想到了全國最有錢、

  也最喜歡買珠寶的女人——瑪麗王后

  出乎意料的是,瑪麗王后拒絕了,

  有傳言說她不想戴爲別的女人設計的珠寶

  尤其是這個女人(杜巴麗夫人)她還不喜歡。

  這讓珠寶商十分爲難。

  當時有位名叫珍妮·德·瓦羅爾的女士

  傳說祖上有王室血統,

  一直用貴族身份作掩護,招搖撞騙,

  後來她傍上一位冤大頭紅衣主教羅漢

  併成爲他的情婦。

  

  珍妮

  這位主教曾得罪過

  瑪麗王后的母親瑪麗亞·特蕾莎

  因此瑪麗對他的態度一直非常冷漠

  還給路易十六吹枕邊風,

  導致路易十六也對他很有意見。

  主教一直想改善和王室的關係,

  但苦於無從下手,

  這時認識了自稱瑪麗王后閨蜜的珍妮

  珍妮哄騙主教說可以從中調停,

  讓他和王后通信,

  看着信中瑪麗王后的語氣漸漸緩和,

  讓主教十分欣慰。

  其實這些信件都是僞造的,

  珍妮甚至找人假扮成瑪麗王后,

  和主教私下見面來博取信任,

  同時珍妮編造各種理由,

  向主教討要“好處費”。

  珍妮的“假閨蜜”身份不光騙了主教,

  也讓急着賣掉項鍊的珠寶商信以爲真

  他們找到珍妮希望她說服瑪麗王后,

  珍妮從中看到了機會,

  她哄騙主教說,

  瑪麗王后想要這條項鍊,

  但當時國王經濟緊張,她的風評也不好

  不方便公開購買這麼貴的珠寶,

  主教一聽,覺得表忠心的時候到了。

  於是成了祕密中間人,

  和珠寶商簽訂了一份協議,

  用160萬里弗買下項鍊,分期付款

  然後項鍊由珍妮獻給王后,

  實際上她私吞了項鍊,

  並把鑽石拆解下來、分別出售。

  但主教因爲經濟狀況陷入困境,

  沒能及時向珠寶商支付分期款項,

  珠寶商因此找到瑪麗王后,

  跟她抱怨中間人不負責任,

  瑪麗王后一頭霧水,

  說她既沒想買也從未收到過項鍊,

  致使珍妮的騙局最終曝光。

  珍妮和主教被捕,

  珍妮被判鞭刑和監禁,

  後來偷偷越獄逃跑,

  主教被判革職,無罪釋放。

  這起轟動一時的事件中,

  瑪麗王后其實是無辜的,

  她本人和項鍊一點兒關係都沒有,

  但是由於她在百姓中間口碑太差,

  百姓還認爲她因此事對主教公報私仇

  對瑪麗更加厭惡。

  經濟問題導致的階級矛盾

  一點一點蠶食着法國人對王室的信任

  最終矛盾在1789年爆發,

  也就是著名的法國大革命。

  1791年,路易十六和瑪麗王后

  面對洶湧而來的革命浪潮,準備逃亡

  瑪麗王后自然捨不得丟下自己的珠寶

  她提前幾個月開始準備,

  花了一整晚的時間,

  用棉花將這些鑽石、紅寶石、珍珠

  小心地包裹起來,

  妥帖地安放在木箱當中被送出法國,

  送往瑪麗王后的維也納孃家,

  由她的侄子、也就是後任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二世保管。

  路易十六和瑪麗王后的逃亡計劃失敗

  兩人先後被審判,

  當年的“鑽石項鍊事件”

  也成了人們指責瑪麗王后的理由之一

  他們最後都被送上斷頭臺,

  瑪麗王后再也沒機會戴上那些珠寶。

  據說她臨上斷頭臺時踩到劊子手的腳

  還從容有禮地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後來兩人唯一倖存的女兒瑪麗·特蕾莎

  將母親的珠寶收回,

  並將一些珠寶轉贈家人,

  在過去的200多年中,

  這些珠寶一直被私人持有,

  從未在公開場合拋頭露面,

  這次拍賣才讓其中的一部分重見天日。

  

  雖然瑪麗王后被稱爲“赤字夫人”,

  但大家心裏明白,

  導致那場革命的原因並不是她,

  也不是她的這些珠寶,

  而是日益突出的階級矛盾,

  縱觀歷史,帝制的覆沒已是必然的趨勢。

  對於這些珍貴的珠寶來說,

  它們的價值不僅在於

  價簽上一串令人瞠目的數字,

  更在於它們是那段重要歷史的見證人

  或者說,它們本身就是那段歷史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電影《絕代豔后 Marie Antoinette 》(2006)

  素材來源:蘇富比亞洲、英國那些事兒

  輕思考、微幽默的投資那些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