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一爬樓梯就氣急,連說話時間久了都會喘氣,還經常咳嗽。你可能是覺得這是肺活量不夠,該注意鍛鍊身體了?其實,這些可能是肺部病變的信號。

  前不久,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黃晟主任醫師,就接診了這樣一位中重度慢阻肺患者羅先生(化名),檢查中,黃主任發現,他的肺功能竟像80歲的老人。

  氣急氣喘

  48歲男子尋求鍛鍊健肺

  羅先生,48歲,在杭州經營一家公司,1.75米的個子,體重140多斤,看起來比較健壯。羅先生有二十多年的吸菸史,出去應酬,菸酒不離。

  最近一段時間,羅先生總覺得自己呼吸困難,稍微多走幾步路,就有點氣急,爬三樓經常都會喘不過氣來。

  他還經常咳嗽,雖然以前也斷斷續續在咳,但最近愈發厲害,咳痰不說,有時還會氣急、胸悶。

  羅先生覺得自己是缺乏鍛鍊,導致肺活量不足,纔會出現上述症狀。他開始重拾健身愛好,每週一次去健身房有意識地增加有氧鍛鍊。誰知道,第一次鍛鍊就喫不消了。

  羅先生說:

  我年輕時是健身愛好者,每週至少鍛鍊兩次,人家都羨慕我有‘麒麟臂’和八塊腹肌呢。那時快跑半小時只能算是熱身,現在慢跑個10分鐘就感覺呼吸跟不上了。

  堅持了一個月,羅先生的氣喘沒有一點好轉。

  而最近的一次經歷更加引起他的警覺。前幾天,他送朋友去機場,幫忙提了一會兒行李,才走了幾百米,都還沒走進機場門,就差點喘不過氣來。

  羅先生不放心,找到浙中醫大二院呼吸內科主任黃晟主任醫師,一坐下,他就不停咳嗽。仔細詢問病史後,黃主任建議羅先生做一個肺功能檢測。

  48歲的人肺功能竟像80歲的老人

  心肺運動並不能提高肺活量

  檢測結果讓黃主任也大喫一驚,羅先生的肺活量只有2316毫升,而成年男性的肺活量平均值爲3500-4000毫升。

  結合羅先生的一系列症狀,經過仔細檢查,羅先生被確診爲中重度的慢阻肺,一種氣道炎症性疾病,它的形成是由於持續的肺部損傷導致,病程可長達5-10年。

  才48歲,怎麼就得了慢阻肺了?

  黃主任分析:

  這與他長期吸菸以及對早期症狀的忽視有很大關係。

  原來,羅先生是個“老煙槍”,有20多年吸菸史,基本每天一包,年輕時每次健身完之後都會吸上幾根,感覺能消除疲勞。而羅先生的慢阻肺也早有徵兆,早在十年前,他已經開始出現頻繁的咳嗽咳痰,特別是在秋冬季交替時最明顯,但他覺得吸菸的人咳嗽咳痰是難免的,也就沒當回事。

  黃晟主任說,反覆咳嗽、咳痰是慢阻肺的早期症狀,這說明呼吸道內已經出現炎症,如果一直放任,氣道反覆處於炎症刺激,炎症會慢慢發展到肺部,導致慢性支氣管、肺氣腫等,最後形成慢阻肺,患者就會出現最具代表性的症狀,喘息、呼吸困難,平時上樓或者稍微運動就會氣喘。

  針對羅先生的情況,黃晟主任爲他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但首先就告誡他必須戒菸。但遺憾的是,慢阻肺對肺的損害是不可逆的,即使通過治療控制了症狀,羅先生的肺功能也不能恢復到正常了。

  黃主任表示:

  這裏有個誤區要提醒大家,門診中很多病人覺得自己肺活量差了,容易喘,就想着健身鍛鍊來提高,其實已經遲了。成年後,心肺運動只能起到維持心肺功能在當前的水平,並減緩衰退速度的作用,並不能提高肺活量。

  黃主任同時提醒:

  許多早期的慢阻肺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狀,他們通常不會主動就醫。然而在疾病早期,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會迅速下降,往往在有症狀來就診時已經喪失了近一半的肺功能。

  慢阻肺患者有年輕化趨勢

  吸菸是主要誘發因素

  黃晟主任表示,雖然目前仍舊把45歲以上人羣作爲慢阻肺的目標人羣,但實際上,近年來收診到的慢阻肺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其中很多有10年以上吸菸史。

  黃晟主任曾碰到過這樣一組病例:

  一家公司組織員工來做體檢,裏面總共有男性51人,結果檢查出來有將近一半的人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統病變。17人有輕度氣道阻塞,如果再不戒菸任由其發展就會變成慢阻肺,另外還有5人被確診爲輕度慢阻肺。瞭解病史後發現,這些男患者幾乎都有吸菸史,其中還不乏幾十年的‘老煙槍’。

  黃主任說,慢阻肺病因複雜,是一個長期累積發病的結果,而吸菸已經成爲一個獨立誘發因素。

  研究顯示,吸菸者患慢阻肺風險顯著高於不吸菸者,25%的重度吸菸者最終會發展爲慢阻肺,90%的慢阻肺患者是吸菸者。

  黃主任說,臨牀上把肺功能檢測當做診斷慢阻肺的“金標準”。

  肺功能檢查更側重於瞭解肺部的功能性變化,患者只要對着肺功能儀吹上幾口氣,就能客觀評價氣道阻塞程度,非常方便。而且,這是一種物理檢查方法,對身體沒有任何損傷,讓患者在無痛苦和不適下完成。

  長期抽菸者、反覆呼吸道感染者,長期接觸室內污染者,職業性粉塵接觸者以及兒童時期有反覆呼吸道感染史者,都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羣。黃晟主任建議,這幾類人即使沒有出現症狀,也應該像監測血壓一樣,定期到醫院進行肺功能檢查。

  來源:杭州之聲 記者朱樂豔 通訊員 阮芝芳 沈笑馳

  編輯:毛樺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