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雖源起於西方,但是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施恩、報恩,也是中國曆來推崇的普世價值。

  今天就來跟着小誠一起走近幾個有關感恩的小故事,瞭解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感恩之情吧~

  

  感恩父母

  

  感恩父母,落實到行動上,即爲“孝”。說起古代的孝子,就不得不提起黃香。黃香九歲的時候,母親去世,從此他更細心地照顧父親,一人包攬了所有的家務事。

  到了冬天,他害怕父親着涼,就先鑽到冰冷的被窩裏,用身體溫熱被子後,再扶父親上牀睡下。到了夏天,爲了使父親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涼蓆扇涼,再請父親去睡。

  黃香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學上有所成就。後來他當上了以孝聞名的好官,人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被列爲“二十四孝”之一。

   救命之恩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是救命之恩。韓信小時家中貧寒,父母雙亡。他雖然用功讀書、拼命習武,然而,掙錢的本事卻一個也不會。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別人家喫“白食”。爲此常遭別人冷眼。韓信咽不下這口氣,就來到淮水邊垂釣,用魚換飯喫,經常飢一頓飽一頓。

  淮水邊上有個老奶奶爲人家漂洗紗絮,人稱“漂母”。她見韓信捱餓挺可憐,就把自己帶的飯分一半給他喫。天天如此,從未間斷,韓信發誓要報答漂母之恩。

  韓信被封爲“淮陰侯”後,對漂母分食之恩始終沒忘,派人四處尋找,最後以千金相贈。

   知遇之恩

  人生若能得一知己,該有多難得!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彈奏琴絃,鍾子期擅長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北面遊覽時,突遇暴雨滯留巖下,寂寞之餘,拿出古琴彈了起來。

  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鍾子期聽到後,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隨後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二人因此結爲知音,並約好來年再相會論琴。

  可第二年伯牙來會子期時,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伯牙痛惜傷感,摔破了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感恩對手

  

  感恩家人、朋友、恩人,那麼敵人呢,我們也應該心存感恩麼?作爲清朝頗有作爲的皇帝,康熙在統治初期,遇到了三藩、鰲拜、鄭經等人的威脅,但是康熙最後都除掉了他們。

  在他執政60年之際,朝廷舉行“千叟宴”以示慶賀。宴會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莊太皇太后,感謝孝莊輔佐他登上皇位,一統江山。

  第二杯敬衆位大臣及天下萬民,感謝衆臣齊心協力盡忠朝廷,萬民俯首農桑,天下昌盛。

  當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時說:“這杯酒敬給我的敵人,吳三桂、鄭經、噶爾丹還有鰲拜。”衆大臣目瞪口呆,康熙接着說:“是他們逼着朕建立了豐功偉績,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朕,朕感謝他們。”

  

  古往今來,父母養育之恩,主上知遇之恩,朋友幫扶之恩,形成了傳統文化中許多被人津津樂道的故事。感恩節,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一天,但感恩應該感恩的人,則是我們一生要做的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