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蒋劲夫家暴,「荡妇羞辱」为什么屡试不爽?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十点电影」

这两天的热搜,看着实在让人糟心。

话题都绕不开一个词——「暴力」

第一个热搜关于语言暴力

11月18日,知名企业家、教育家俞敏洪先生在某大会上发表言论称:

中国女人挑选男人的标准是要男人会赚钱,至于良心好不好不管。

所以中国女性的堕落导致了国家的堕落。

在俞敏洪抨击「中国大妈」的29秒视频中,

出现了8次脏话

此番言论一出,立即引起了大量网友的不满。

当晚,俞敏洪在其个人微博上就自己的不当言论作出道歉。

另一个热搜,则是更为直接的肢体暴力

就在昨天,演员蒋劲夫的日本女友在ins上指控蒋劲夫家暴,并po出受伤照片。

随后蒋劲夫承认家暴。

原以为这些事在当事人盖章道歉后会淡出舆论、走上正轨。

该接受市场反馈的、该接受法律制裁的,都逃不掉。

但大家的心情似乎还难以平复,争论声此起彼伏——

有人认为俞敏洪说的是实话,只是许多人不敢说出口而已;

有人认为蒋劲夫虽然家暴了,但是那女的也不是什么好鸟。

蒋劲夫女友的ins评论区

本人都道歉了,围观者还在主动找补。这实在让人费解:

直面女性所受到的歧视或者伤害,怎么就这么难吗?

其实这些「厌女」言论背后,都有着相似的话术逻辑——

话术1:将女性群体污名化

凭什么说她们堕落?

因为她们是「捞女」

虚荣、势利、一心想攀高枝。

像《欢乐颂》里的樊胜美。

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一身名牌高仿去高档酒吧「掐尖儿」;明明是小地方出身,还非一线城市户口的富豪精英不嫁。

利用「性别优势」,实现人生目标和阶级跨越。

例如《北京女子图鉴》中的陈可。

靠着有钱人的一句话,立马从干杂活的前台小妹变身外企时尚OL。

为什么觉得她们该打?

因为她们是「荡妇」

性格外向,思想开放——「一点女孩子的矜持都没有」;

乐于社交,会去夜店——「就喜欢鬼混」;

谈过几次恋爱,情史丰富——「坐实了!荡妇,公交车」。

《驴得水》里的张一曼,性格直爽、荤话不断、擅长「睡服」。

男同事向她表白时,一厢情愿地把她美化成「纯真少女」。

一曼却对这样的恭维十分不屑:

「我就是放荡,我就喜欢。

我高兴,我就是这样。」

「捞女」和「荡妇」这两个标签贴牢,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没有原生家庭拖累的曲筱绡,可以名正言顺地贬损樊大姐。

即使樊胜美待人接物,远比曲筱绡靠谱仗义的多。

表白被拒的伪君子裴魁山,也可以大言不惭地批斗张一曼。

用最下流的言辞、最能压人的高帽,去报复一个他没能得到的女人。

人无完人。

拿着放大镜去寻找污点,并以此来将不当言论或者行为合理化,是种很可怕的思考逻辑。

如果按照这种逻辑,哪一次的伤害不是「事出有因」呢?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性感美艳的玛琳娜迫于生活出卖肉体,可以被其他女性当街凌辱;

印度电影《神秘巨星》里,母亲娜吉玛因为忘记烧热水,被独断专横的丈夫打到手骨骨折;

甚至大家的「童年阴影」——《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的医生安嘉和,每次家暴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

第一次动手,是怀疑妻子不忠,气急攻心;

第二次动手,是被医院停职心里难受,需要发泄;

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经典洗白套路:都是你逼我动手的。

心疼每次家暴事件都会露脸的冯远征老师

话术2:将女性身份单一化、道德化

既然有反面标签,那理应也该有学习榜样。

这一点,在俞敏洪的第一次道歉中就有很清晰的展现了——

「我本意不是想要侮辱女性同胞,是想要表达对女性「好伴侣」、「好母亲」形象的敬意。」

不知道为什么,十点君在看到这个道歉声明时,脑海里竟然想到了《娘道》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娘之道,哺而无求,养而无求,舍命而无求。

这是《娘道》剧情简介里的第一句话。

同样也表达了对女性在家庭、养育上无私奉献的赞颂。

这部剧之所以在前段时间引发巨大争议,就是因为——

哪怕到了21世纪的今天,它还在鼓吹女性以「贤妻良母」作为人生目标,并且收获了大批信众,收视率遥遥领先。

女主柳瑛娘是个身世悲苦的民国女性,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传统女德的坚定拥护者。

连生三胎都是女儿,觉得自己愧对丈夫、愧对列祖列宗;

自己不能为丈夫生儿子,就主动请求丈夫给自己休书;

被婆婆百般刁难,就主动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在下雪天给婆婆包饺子,煮好后冒雪送去,跪求婆婆品尝。

尽管导演穷尽套路美化人物经历,妄图打造出一个惹人艳羡的、苦尽甘来的中年玛丽苏形象。

但这真的是现代女性能欣赏、有憧憬的人物形象吗?

并不。

温柔、贤惠、无私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称赞女性(或者说是母性)的词汇。

这些品质值得被赞扬吗?值得。

能成为对别人的合理要求吗?

不能。

例如日剧《问题餐厅》里的主妇三千院镜子,即使竭尽全力地为家庭付出,却还是会被贬低得一无是处。

前夫会抱怨她做一大家子的饭需要花上一个多小时,三天才打扫一次别墅,照顾孩子和老人不够心细。

甚至嫌弃她「不像我的母亲那样把一生奉献给了丈夫和儿子」。

面对这些指责,懦弱的主妇也终于可以忍无可忍了:

像婆婆那样无私奉献一生也许是一段佳话,但是佳话是能杀人的。

被逼着去干这一切,只让我觉得是个诅咒!

女性的责任和价值,从来不止家庭和养育。

当影视作品、社会名人和普通网友在性别话题中,仅仅称赞和宣扬女性在「伴侣」和「母亲」身份下的付出和努力。

本质上还是把女性作为依附于男权的「第二性」来对待。

话术3:是非判断的问题,非要搞成男女对立的「二元论」

这也是在当下这个观点撕裂愈发严重的环境里,十点君最为忌惮的一种话术。

就像这次俞敏洪的言论,十点君反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那些话不单是对女性的歧视,也是对男性的歧视。

男人没有自主性,女人喜欢什么男人就去做什么。

他把男性为了实现个人价值、承担家庭责任所做出的努力,都妖魔化为一种「别有居心」的盲目追逐。

没搞错吧?

那像十点君这样喜欢看看电影、写写文字的文艺男青年(老妹儿乱入:青年?你确定?),这点爱好就是为了在女神面前装X?

同样的,在蒋劲夫家暴事件里,明明有许多男性网友参与到了反对家暴的呼吁中。

博主@能杰是一位独立纪录片导演

但是因为一些网友持续不断地对受害者进行「荡妇羞辱」,使得一次本可以深入的有关家庭暴力的社会话题探讨,停留在了围观吃瓜的八卦层面。

真正的性别歧视,对男性和女性,都是伤害。

把性别平等话题发展成男女之间的对立分歧。

这对于被侮辱了的年轻女性和中年妇女,以及莫名其妙就被划进「巨婴队伍」里的男性,都不公平

所以,警惕这些为暴力开脱的言论,不仅仅是在支持女性。

也是任何不想被当成附属品的女性、不想被当成「直男癌」的男性,对性别平等的共同诉求。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规矩,十点君每天为你们准备了3个彩蛋

后台回复1-3中任意数字,一个不小心就看到半夜。

微信改版后,很多大宝贝都抱怨找不着我们了。

于是,十点君专门出了个教程,教你怎么在第一时间看到十点电影的推文。

PS.苹果用户显示“设为星标”,安卓用户显示“置顶公众号”,效果是一样的哦。

更多推荐,戳下面☟

围观

偶像应该是这样追的

热文

这7副身体简直是行走的撩妹工具

热文

把出轨拍成真爱,他能让人服气

点个大拇指,世界和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