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科技部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8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繼續關注全球生態環境熱點問題以及重點區域,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國際社會可持續發展以及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迫切需要,選定“‘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狀況及態勢”“全球碳源匯時空分佈狀況”“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3個專題開展監測分析。

在“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專題中,報告圍繞與人類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的全球大宗糧油作物(包括小麥、水稻、玉米和大豆)生產形勢,對全球農業氣象條件、全球農業主產區糧油作物種植與脅迫狀況進行監測和分析,獨立客觀地反映了2017年1月~2018年6月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大宗糧油作物生產狀況。

該專題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大宗糧油作物供應形勢穩中有增。其中,全球小麥供應量約5.33億噸,較2016年小幅增長;全球玉米供應數量達到歷史最高,爲7.79億噸;全球大豆供應量達2.63億噸,較2009年增加約42%;全球水稻供應數量達4.28億噸,與2016年基本持平。

2017年中國大宗糧油作物產量約爲5.30億噸,同比減產1.8%。其中小麥同比增產0.3%,玉米同比減產5.1%,大豆同比增長3.4%,水稻產量與2016年持平。2018年中國大豆已走出持續減產的陰霾,恢復到 2012 年水平。2018年全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預計爲57731.7萬噸,同比減產246萬噸,減幅0.9%。

報告由國家遙感中心牽頭組織國內多個相關研究機構編寫。其中,“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專題可爲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提供糧油信息服務,對增強全球糧油信息透明度、保障全球糧油貿易穩定與全球糧食安全、制定糧油貿易政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