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0日,記者在“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 雲南省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系列新聞發佈會·農業農村主題發佈會上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各方面的不懈努力,雲南全省有556萬貧困人口擺脫貧困。

改革開放40年來,雲南先後經歷了救濟式扶貧、“八七”扶貧攻堅、開發式扶貧、精準扶貧等四個階段,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省委、省政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對雲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爲指導,切實把脫貧攻堅作爲重大政治任務、發展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補齊全面小康社會短板爲目標,全面加快貧困地區羣衆脫貧致富步伐,我省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各方面的不懈努力,雲南全省有556萬貧困人口擺脫貧困。2017年全省貧困人口淨減少115萬人,實現1500個貧困村出列、15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下降到9.89%,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847元增加到8695元,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3.47個百分點。2018年預計全省可實現150.36萬貧困人口淨脫貧,1850個貧困村達標出列,33個貧困縣有望脫貧摘帽。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得到顯著改善。經濟社會發展明顯加快。集中實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旅遊扶貧,有效促進了新業態、新產業發展,貧困地區一大批特色優勢產業得到培育壯大,發展動力明顯增強。合力攻堅全面增強。建立了省州縣鄉村五級書記抓扶貧、黨政同責工作機制,層層立下“軍令狀”、掛起“作戰圖”,省級領導班子分別掛包1個貧困縣,47家中央單位到我省開展定點幫扶,上海市、廣東省協作幫扶88個貧困縣,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扶貧開發,形成了全社會合力攻堅的生動局面。基層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累計向貧困村選派“第一書記”9128名,駐村幹部3.47萬人次,組織開展貧困識別、精準幫扶、貧困退出和大規模輪訓,農村基層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提高,湧現出昆明市“三講三評”、曲靖市羅平縣“愛心超市”、文山州西疇縣“五分錢”工程、臨滄市創建村史室、德宏州農村“小喇叭”工程、普洱市鎮沅縣“深度貧困人口培訓中心”等“六小創新”做法。

雲南作爲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是全國貧困人口和貧困縣最多的省份,五年的奮力攻堅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們深知面臨的任務和形勢依然十分艱鉅,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農村貧困人口還有332萬人,佔全國貧困人口總數的11.69%,居全國第一;2018年9月29日,雲南省政府批准尋甸縣等15個縣退出貧困縣後全省還有貧困縣73個,佔全省縣域總數的56.59%,居全國第一。特別是全省還有27個深度貧困縣、3539個深度貧困村,迪慶、怒江還屬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這些都是貧中之貧、堅中之堅,實現脫貧退出必須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

下一步,雲南將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對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決策部署,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