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茶卡旅遊業呈現井噴式發展。記者 黃靈燕 攝

  青海新聞網訊 “2016年,茶卡鹽湖接待遊客170萬人次;2017年茶卡鹽湖接待遊客270萬人次;今年截至10月30日,茶卡鹽湖接待遊客330萬人次。”

  隨着茶卡鹽湖景區旅遊井噴式發展,昔日109國道兩旁的車馬驛站已升級爲一座交通便捷,城市供排水、供暖、道路、廣場、停車場、綠化等基礎設施配套;城鎮、物流、旅遊功能區和高原綠色食品加工、鹽產業五大區分明的特色小鎮。

  據瞭解,茶卡因鹽湖盛產大青鹽而得名,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站點,進藏入疆的必經之地,也是“祖國聚寶盆·神奇柴達木”的門戶,素有“盆地第一鎮”“青藏高原第一驛站”之美譽。

  烏蘭縣建設和交通運輸局局長王天亮回憶:“2006年以前,茶卡鎮只有一條算不上街道的‘街道’。在109國道兩側,經營者自行修建的一些土坯房,經營着一些汽修、飯館和小商店,城鎮基礎設施一片空白。”

  2009年,茶卡小城鎮建設開始起步,烏蘭縣依託項目累計投資7638萬元,實施了排水管網系統改善工程、垃圾處理場、集中供暖、幸福路和鹽湖路的延伸和升級改造等工程。

  烏蘭縣常務副縣長張炳玉介紹,當時,低壓入地,高壓架空,路面加寬,對建築物進行立面整治,茶卡鎮纔有了城鎮的雛形。

  2000年,茶卡鎮與巴音鄉合併,全鎮人口達到2000多人,下轄6個牧業村和2個農業村。2014年,茶卡鎮茶卡村被列入全省“高原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

  按照村莊規劃,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基本配套,垃圾和污水得到有效處理,村容村貌整潔有序、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牧民就業創業空間不斷擴大,農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張炳玉說:“那時,儘管設施破舊,但茶卡鹽湖的旅遊開始小有名氣。2014年,通過‘黨政軍企共建示範村’項目,巴音村和茶卡村整體搬遷到城鎮,住進了設施齊全的新村,從事起旅遊服務等第三產業,農牧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5年,茶卡鹽湖轉型發展旅遊業,景區知名度迅速提升,旅遊人數成倍增長,成爲“青海第二大景區”。2016年10月,茶卡鎮入圍首批中國特色小鎮。

  在“產城融合、文旅聚合、景鎮一體”的發展思路下,茶卡鎮形成“兩橫六縱一圈”的道路網絡,以“茶卡東西部景區爲支撐、遊客集散中心爲重要節點、鎮區配套服務設施齊全”的大景區發展格局得到完善,鎮區和景區面貌發生巨大變化,旅遊接待能力明顯提升。

  今天,在鹽湖旅遊產業帶動下,茶卡鎮以“天空之鏡”品牌,挺身向高原特色旅遊名鎮邁進。同時,利用海西東大門的交通及區位優勢,依託茶卡鹽湖自然風光、鹽雕藝術、地方民俗文化及豐富的鹽湖、畜產品等優勢資源,發展有機食品加工產業,打造茶卡鹽和茶卡羊特色品牌,成了鹽湖化工、畜產品深加工及第三產業協調發展的綜合工農業生產基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