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鑑賞」是一個很嚴肅,很認真的欄目,誠惶誠恐,如履薄冰,生怕做的不到位,有大的紕漏。擺在我們面前未嘗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還在探索和實驗一種更好的表達方式和賞析角度。力求從新、從心做好每一期內容。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戌樓間。”對於西部的認識,我們的記憶都停留在禿禿的塬坡,龜裂的田地以及“桑柘無葉土生煙”的沙漠,因爲其屬於乾旱的非季風區,氣候比較乾燥,因此自然風光也是以沙漠、草原景觀爲主,山地高大雄偉。赤日炎炎下,雲不見一絲,風不見一縷,古銅色的身軀在烈日下烘烤着,那鹽漬的衣裳、浹背的汗水,彷彿還在發出滋滋的響聲。這些貌似就是我們對於西部地區僅有的記憶了,那麼在深入西部的畫家筆下,他們又有着怎樣一幅風光呢?在西安美術博物館名爲“高原 高原”的展覽就告訴了我們答案

展覽以爲西部爲主題進行創作繪畫,在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西部高原的景色以及當地人各式各樣的房屋建築,服裝服飾。有在山脈下黃土邊看起來燥熱的村莊,也有午後小院中的寧靜。

白羽平 《陝北雲》 170*120cm

劉曉軍  《小院 》 100*80cm

最具有西部特色的當屬全敏所畫的《高原·紅》以及郭宇豐的《4.14》兩幅畫,都是以喇嘛的人物畫像作爲繪畫的主題內容。

全敏 《 高原·紅》 162*130cm

郭宇豐 《4.14》 80*105cm

西藏新志中曰:‘喇嘛服裝着袍子袈裟,戴僧帽。雖因服色而分教派,然有崇尚黃教之僧徒,爲紅色之服裝者。同一黃教,二種服色。蓋年老者用黃,年少者用紅,其習尚然也。其平素所着衣服,毫無異於常人。惟於儀式上服法衣。維西之僧徒,用闊袖長衣。雖嚴冬常露兩肘,帽子冬季戴平頂之方氎帽,竹笠。’從畫中人物的服飾我們可以看出他們都着紅色袍子,都是年少的僧徒。畫家用紅色這樣顯眼的顏色抓住了觀者的眼球,用稚嫩年輕的臉龐表現了畫中的呼之欲出的年輕朝氣,充斥着西部的大地。在展廳中有一件與之有關的雕塑,雕刻了東晉時期後秦的高僧鳩摩羅什,雕刻細膩,可見雕刻家的認真及虔誠。

強飛龍《 鳩摩羅什》 48*38*93cm

東晉太元八年(384年),後涼太祖呂光取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到達甘肅涼州,鳩摩羅什在甘肅涼州待一十七年弘揚佛法,學習漢文,後秦弘始三年(401年)入長安,至十一年(409年)與弟子譯成《大品般若經》、《法華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經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論,系統介紹龍樹中觀學派的學說。總計翻譯經律論傳94部、425卷,其中“三論”(《中論》、《十二門論》、《百論》)爲三論宗主要依據;《成實論》爲成實學派主要依據;《法華經》爲天台宗主要依據;《阿彌陀經》爲淨土宗所依“三經”之一等。鳩摩羅什是世界著名思想家、佛學家、哲學家和翻譯家,是中國佛教八宗之祖。其譯經和佛學成就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著名弟子有道生、僧叡、道融、僧肇,合稱“什門四聖”。

石景萍 《幻》 90*120cm

除卻這些寫實的繪畫風格,也有着一些抽象,印象等一系列的繪畫作品,像是石景萍的《幻》,就是以朦朧意象的風格爲主。大虛大實的節奏強弱對比,靜中有動,極富空間感,一下就抓住了觀賞者的眼球,甚至都可以感受到孩童的稚嫩,以“幻”命名,更是賦予作品深刻的寓意,從而使之富有生命力,既有反映時代繪畫之精髓,寓意深厚的表現了畫與意境的結合。她將母親和孩子之間的親情、信賴、且包含着一種回想性爲製作的中心,獨自創立了三種屬於自己畫風的立體油畫。

其餘部分油畫作品賞析

範向榮 《夕照》 160*100cm

許永城 《樓梯》 120*100cm

 白羽平  《李家山之一》 160*120cm

郭軍濤 《金碧山水》 200*220cm

嶽龍 《展覽開幕式之二》 120*140

在這次“高原·高原”的畫展中,我們深切感受到了西部的特色以及樣貌,不再是一望無際的黃土和漫天飛散的黃沙,那裏也有着祥和的氣氛和景色。沒了城市的喧囂,那裏的午後反而多了寧靜閒適的氣息。如果你因這北國的冬天而感到絲絲寒冷,那就去“高原·高原”的畫展吧,在那裏你能感受到午後陽光的燥熱,亦能感受到微風徐徐的安然。在這樣的寒冬裏,帶給你一份特殊的溫暖。

「微西美工作室長期歡迎廣大師生前來投稿」

[email protected]

策劃:李一帆/ 薛昕雨 / 侯婷婷

編輯:張馨元

新媒體負責人:趙亦菲 / 劉林

執行負責:劉林 / 劉毅恆

西安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微西美工作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