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碰到这样的场景。当一个人碰到好久不见的朋友,或者有朋友远道而来时,那个人就会热情的拉着朋友的手说:“今天我做东,大伙一起搓一顿。”被邀请的人一般也会欣然接受。但不知大家是否想过,中国人在请客吃饭时为何要说“做东”,而不是做西、做南或做北呢?这种说法又从何而来?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探讨一下。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从周公制定《周礼》后,中国就有了形形色色的礼仪文化。小到饮食起居,大到朝政行为,每一条、每一款都在《周礼》中有着明确的标著。而古代最为推崇周礼的人便是孔子。在他的儒家思想中,“克己复礼”是修炼成“仁”的重要方法。在他的影响下,他的72弟子编纂出了影响深远的《礼记》。

而中国古人之所以在请客吃饭时要讲做东,也和《礼记》有着莫大的关系。在《礼记》中有这么一条规定:主人就东阶,客人就西阶。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客人在进门后,主人要先让客人坐在客厅西边的位置,然后自己再坐在东边的位置上。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绝大多数的房子都是坐北朝南,客厅在房子的正中间。古人为了显得规矩,通常都会在客厅朝南的位置摆放两张椅子,一张朝西,一张朝东。客人坐西面那张椅子,主人坐东面那张椅子。因此,主人在请客时又叫“做东”。像中国的经典故事《鸿门宴》,里面就是“项王项伯东而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刘邦当时的地位是比较低下的。

在中国的礼仪文化中,一直都是以“东”为贵。所以古代的太子居住在“东宫”,当老板的人被称为“东家”,收房租的人叫做“房东”。而古代请客吃饭的主人还有一个称呼,那就是“东道主”,这个称呼出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当时秦国和晋国打算围攻郑国,郑国君主极为惶恐,便问大臣怎么办。佚之狐对郑伯说:“要是让烛之武去见秦国君主,这场危机必然会化解。”郑伯采纳建议,让烛之武去劝退秦君。

烛之武见了秦穆公后,对他说:“秦国在西方,郑国在东方,晋国夹在中间。即使您真的灭了郑国,也只是壮大了晋国而已。难道您还能越过晋国去抢地盘么?不如让郑国存活下去,成为秦国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为您在日后提供服务”。秦穆公觉得言之有理,便答应了烛之武的请求。从此郑国成了秦国的东道主,专门接待秦国来往的过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