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遵义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切嘱托,自觉承担起“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立足特色优势,多层次、全方位地讲好遵义故事,传播好遵义声音,全力推进外宣工作提升到崭新水平,为建成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增强外宣自信,讲好遵义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三种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讲好治国理政故事。

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积极探索新路子,推出“遵义发布”“遵义微直播”“红侠品遵义”等品牌对宣讲进行直播,为基层宣讲插上“云”翅膀。活动开展以来,遵义市成功直播近百场宣讲,点击观看人数从最初的1.2万人次跃升到170多万人次,累计观看人数近千万人次,800多万名网友点赞,赢得《求是》《党建》等中央媒体集中报道,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正在黔北大地开花结果。

讲好奋斗圆梦故事。

以文化人、沁润心灵。拍摄了电影《天渠》,以“当代愚公”黄大发为原型,讲述不甘贫苦、接力奋斗,36年凿出“生命渠”的感人故事;《出山记》展现遵义大山深处脱贫攻坚波澜壮阔的时代画面,荣获北京国际电影节记录单元评委会最佳作品奖,入围2018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奖”复评。

发挥榜样力量,树立精神标杆。组织道德模范、致富带头人等先进典型在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胜地和农村、社区、企业等地开展互动宣讲。全国人大代表、90后非遗传承人赤水市大同古镇杨昌芹在中外媒体前讲述她的竹编故事;正安吉他引路人郑传久讲述从创业艰辛到吉他风靡全球的故事……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生动讲好遵义儿女奋斗圆梦的故事。

讲好合作共赢的故事。

遵义的故事,不仅需要“自说自话”,更需要不同的视角、声音来讲述。深化与《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中央电视台、CNBC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合作,配合CNN、Discovery探索频道等到遵拍摄,将请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全域旅游等重大主题,同步助力外宣工作出新出彩。

“请进来”初见成效,今年以来,遵义市在中央级主流媒体发稿1300余条,共有国内外320余家媒体走进遵义,让更多媒体“为我所用”,实现“借筒传声、借台唱戏”。

“走出去”战略发挥效能,“探秘土司文化·体验醉美遵义”文化推介代表团走进英国、法国和瑞士等国家;组织对外宣传干部前往北京、上海、香港等一线城市学习新思维。

创新机制体制,澎湃遵义动力

新时代外宣工作要取得新突破,就必须把创新要求贯穿于外宣工作的方方面面。

提高站位,打造外宣“大”格局。

坚持牵头抓总,通过系统集成、战线协调、资源整合、力量凝聚,自觉形成一盘棋、下活一盘棋,深化了“一盘棋”意识。

建立了市委对外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完善联席会制度,汇聚更多资源力量,齐抓共管强化宣传效果,统筹做好脱贫攻坚、经济贸易、文化旅游等推进会的宣传报道,有力提升了“遵道行义、醉美遵义”的城市品牌形象。

落实新闻发布制度,指导各单位规范开展新闻发布工作,常态化开展新闻发布工作,加强了对县市区新闻发言人的培训。

建立和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和重大社会热点问题舆情预警、分级、监测、报告、分析、处置等制度,及时组织新闻媒体做好社会热点、焦点、敏感问题的宣传报道,确保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创新思维,构建融媒“微”集群。

积极建设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外,在海外的脸书、推特,国内的一直播、抖音等知名社交直播平台开设账号,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策略化开展多媒体时代的融合传播。

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遵义撤地设市2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持续推出城市形象宣传片、宣传画册、邮册和系列歌曲集等。

创立“品味遵义”工作室,将对外宣传由政府主导推向市场化运作,创作《品味遵义》小红军两套表情包在微信上架下载量数百万,《品味遵义》《寻味黔北》外宣口袋书、《品味遵义》音频杂志深入好评。“品味遵义”微信公众号精心策划,今年推出123期系列夜读文章,并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高端平台转载,阅读量超10万+。

(作者系中共遵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