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遵義市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 “傳承紅色基因,講好遵義故事”的殷切囑託,自覺承擔起“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立足特色優勢,多層次、全方位地講好遵義故事,傳播好遵義聲音,全力推進外宣工作提升到嶄新水平,爲建成黔川渝結合部中心城市貢獻力量。

增強外宣自信,講好遵義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主動宣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動講好“三種故事”,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

講好治國理政故事。

充分發揮新媒體傳播優勢,積極探索新路子,推出“遵義發佈”“遵義微直播”“紅俠品遵義”等品牌對宣講進行直播,爲基層宣講插上“雲”翅膀。活動開展以來,遵義市成功直播近百場宣講,點擊觀看人數從最初的1.2萬人次躍升到170多萬人次,累計觀看人數近千萬人次,800多萬名網友點贊,贏得《求是》《黨建》等中央媒體集中報道,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正在黔北大地開花結果。

講好奮鬥圓夢故事。

以文化人、沁潤心靈。拍攝了電影《天渠》,以“當代愚公”黃大發爲原型,講述不甘貧苦、接力奮鬥,36年鑿出“生命渠”的感人故事;《出山記》展現遵義大山深處脫貧攻堅波瀾壯闊的時代畫面,榮獲北京國際電影節記錄單元評委會最佳作品獎,入圍2018 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金紅棉獎”複評。

發揮榜樣力量,樹立精神標杆。組織道德模範、致富帶頭人等先進典型在革命遺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旅遊勝地和農村、社區、企業等地開展互動宣講。全國人大代表、90後非遺傳承人赤水市大同古鎮楊昌芹在中外媒體前講述她的竹編故事;正安吉他引路人鄭傳久講述從創業艱辛到吉他風靡全球的故事……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帶動作用,生動講好遵義兒女奮鬥圓夢的故事。

講好合作共贏的故事。

遵義的故事,不僅需要“自說自話”,更需要不同的視角、聲音來講述。深化與《人民日報》、新華社、《求是》、中央電視臺、CNBC等國內外主流媒體合作,配合CNN、Discovery探索頻道等到遵拍攝,將請進來與走出去有機結合,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優化營商環境、全域旅遊等重大主題,同步助力外宣工作出新出彩。

“請進來”初見成效,今年以來,遵義市在中央級主流媒體發稿1300餘條,共有國內外320餘家媒體走進遵義,讓更多媒體“爲我所用”,實現“借筒傳聲、借臺唱戲”。

“走出去”戰略發揮效能,“探祕土司文化·體驗醉美遵義”文化推介代表團走進英國、法國和瑞士等國家;組織對外宣傳幹部前往北京、上海、香港等一線城市學習新思維。

創新機制體制,澎湃遵義動力

新時代外宣工作要取得新突破,就必須把創新要求貫穿於外宣工作的方方面面。

提高站位,打造外宣“大”格局。

堅持牽頭抓總,通過系統集成、戰線協調、資源整合、力量凝聚,自覺形成一盤棋、下活一盤棋,深化了“一盤棋”意識。

建立了市委對外宣傳工作領導小組,完善聯席會制度,匯聚更多資源力量,齊抓共管強化宣傳效果,統籌做好脫貧攻堅、經濟貿易、文化旅遊等推進會的宣傳報道,有力提升了“遵道行義、醉美遵義”的城市品牌形象。

落實新聞發佈制度,指導各單位規範開展新聞發佈工作,常態化開展新聞發佈工作,加強了對縣市區新聞發言人的培訓。

建立和完善各類突發事件和重大社會熱點問題輿情預警、分級、監測、報告、分析、處置等制度,及時組織新聞媒體做好社會熱點、焦點、敏感問題的宣傳報道,確保了正確的輿論導向。

創新思維,構建融媒“微”集羣。

積極建設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外,在海外的臉書、推特,國內的一直播、抖音等知名社交直播平臺開設賬號,實現線上線下互動,策略化開展多媒體時代的融合傳播。

結合改革開放40週年、遵義撤地設市20週年等重要時間節點,持續推出城市形象宣傳片、宣傳畫冊、郵冊和系列歌曲集等。

創立“品味遵義”工作室,將對外宣傳由政府主導推向市場化運作,創作《品味遵義》小紅軍兩套表情包在微信上架下載量數百萬,《品味遵義》《尋味黔北》外宣口袋書、《品味遵義》音頻雜誌深入好評。“品味遵義”微信公衆號精心策劃,今年推出123期系列夜讀文章,並多次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等高端平臺轉載,閱讀量超10萬+。

(作者系中共遵義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