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是劉備奪取劉璋的基業之後建立的政權,其中有許多文臣武將,比如關羽、張飛、陳到、黃忠等等,也有諸葛亮、法正、黃權、李嚴等文臣,這些人中最倒黴的是誰?思來想去應該是魏延了。

魏延在蜀漢中的地位,相當於第二個關羽,當初劉備打贏漢中之戰,自然需要派遣一名大將鎮守漢中,大家都覺得應該派張飛去,可劉備卻派了魏延去,可見劉備對魏延多麼信任,正史中的魏延跟小說不同,他是在劉備攻打成都時,自行帶了一批人來投奔劉備的。

魏延坐鎮漢中期間,果然東吳和曹魏都不敢來犯,而且在魏延的治理下,漢中的防守十分堅固,劉備攻打江東時,魏延並沒有出戰,他一直在鎮守漢中,直到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北伐時,蜀中已沒多少大將可用,諸葛亮只能用魏延。

在《三國演義》小說中,刻意把諸葛亮和魏延之間描寫得有些矛盾,其實兩人並無隔閡,他們唯一一次建議不同就是子午谷奇襲,當初魏延提出這一計劃,諸葛亮擔心魏延一去太危險,不捨得損失這一員大將,所以纔不讓魏延如此操作,他並沒有否定魏延的計劃,而是擔心失去魏延而已。

魏延是個比較有個性的人,從他提出子午谷奇襲就看出來了,這樣的性格自然導致人際關係不好,諸葛亮臨終前就料到,魏延可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他讓楊儀帶兵會成都,至於魏延嘛,他想回去就回去,不回去就讓他自己隨意,諸葛亮這樣安排本來是天衣無縫的,可問題卻壞在楊儀身上。

楊儀跟魏延一直有矛盾,諸葛亮生前還能平衡兩人的關係,諸葛亮死後,楊儀就想着打壓魏延,於是稀裏糊塗的魏延就被按上了謀反的罪名,楊儀派馬岱去把他給殺了,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可以黑化了魏延,說他踢翻了諸葛亮的續命七星燈,而且還打算謀反,所以被殺了。

實際上魏延並沒有謀反,其實劉禪雖然傻,但他也看出魏延是忠臣,可當時楊儀權勢太大,劉禪卻不敢做聲,就這樣魏延被冤殺了,隨着《三國演義》小說的流傳,魏延被黑得幾乎永遠無法翻案了,就像江東的周瑜一樣,其實他並不是一個嫉賢妒能的人,可惜被黑了就是被黑了,好難洗白的,你覺得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