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河西移民區鹽鹼地開發利用牧草品種促高效種植

中新網甘肅新聞11月20日電 據甘肅省科技廳披露,一直以來,牧草產業在河西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但近年來,河西地區生態環境脆弱、土地鹽鹼化、荒漠化問題嚴重,如何實現草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成爲難題,爲此,省科技廳社發處組織立項“河西移民區鹽鹼地牧草品種開發利用與高效種植模式示範”民生項目,爲河西地區草食畜牧業及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項目研究發現,在河西移民區鹽鹼地種植耐鹽牧草,能夠有效增加土壤植被覆蓋率和生產力,減少土壤風蝕和沙塵天氣的發生,構建良性生態循環修復系統和水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系統,提高區域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能明顯調節當地的小氣候條件,降低酷暑高溫,增加空氣溼度,降低風速尤其是肆意的春季風沙揚塵天氣的危害,延長無霜期,減弱早晚霜的危害,使氣候條件有利於種植業和畜牧業生產的豐收及品質提高。

爲選擇出適合河西移民區鹽鹼地種植的耐鹽牧草牧草,項目團隊引進了國內外牧草30個新品種進行試驗,最終篩選出適宜當地荒漠鹽鹼地種植的甜高粱、飼用玉米、飼料甜菜、燕麥草等4類牧草作物,和酒甜引2號、酒甜引6號、酒飼甜1號,酒623、燕引1號、燕引6號等6個品種,以改善河西移民區鹽鹼地種植苜蓿、普通玉米等傳統牧草產量低的狀況。

項目經過3年實施,對河西移民區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鄉、張掖市肅南縣明花鄉、酒泉市玉門市柳湖鄉、六墩鄉及瓜州縣河東鄉、腰站子鄉、雙塔鄉等地建立百畝連片核心示範區7個,示範面積5.2萬畝,輻射推廣面積36.5萬畝,含甜高粱、飼用玉米、飼料甜菜、飼用燕麥等,三年累總產優質牧草作物208.9萬噸,對比當地3年生苜蓿增產25.7%,示範畝均收入1173.00元,獲得經濟效益12124.99萬元。

通過實施,總結出《河西水澆鹽鹼地甜高粱一膜兩年用免耕穴播栽培技術規程》、《飼用玉米酒623及栽培技術》、《河西鹽鹼地飼料甜菜高產栽培技術規程》、《無行距全幅播種燕麥套種寬帶型覆膜飼用甜菜栽培技術規程》、《極旱荒漠區燕麥與苜蓿混種節水栽培技術規程》等河西移民區牧草規模化生產技術規程5項,並組織牧草種植培訓班20期,印發科技資料5000餘份,先後對1000多名種植養殖戶觀摩交流,建立了項目區牧草示範交流QQ羣,培訓農民5萬多人次。

將技術牢固掌握在農民手中,應用於生產實際,使河西移民區牧草生產向科學化、標準化、集約化發展,不斷改變河西移民區牧草產業現狀,促進了當地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