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鹽鹼地種作物很難,那到底鹽鹼地有什麼危害呢?首先表現在土壤中有機質含量的降低。土壤的鹽鹼化會抑制土壤中雜草的生長,有機質的積累失去了一個重要來源,從而有機質含量隨着時間的流失開始越來越匱乏;

  

  其次,鹽鹼地降低土壤營養元素的含量。土壤出現鹽鹼化現象會造成所含有的碳酸根離子大量增加,進而造成土壤中的一些鎂、鐵以及銅等離子大量的沉積,土壤可直接利用的營養元素大量匱乏,同時鹽鹼地還會造成速效磷的含量降低,使磷的有效性隨着降低;

  最後,鹽鹼地還容易引起土壤理化性質不良的現象出現。具體來說:鹽鹼地的土壤結構相對較差,鹽鹼地土壤粘結性差,保墒能力也比較差,這就會直接引起作物生長所需水分無法及時供應,植物出現“生理乾旱”,甚至是“燒苗”的現象。

  

  鹽鹼地上

  種點啥?

  

  那麼鹽鹼地種點什麼好呢?在國家科技部863、科技支撐、農業農村部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等相關科技項目的資助下,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選育了耐鹽、高產的苜蓿新品種,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和顯著成效,爲我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苜蓿產業的發展及奶業等草食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與示範。

  據瞭解,我國鹽漬化導致的中低產田約1億畝,還有4億畝鹽鹼荒地,種植苜蓿不僅可以提高鹽鹼地的利用率,生產高蛋白飼草,而且由於苜蓿根瘤固氮,能夠大大節約化肥的使用,對於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針對黃淮海及華北等地區存在大面積鹽鹼地與中低產田,缺乏耐鹽高產苜蓿品種的現狀,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育成的耐鹽高產苜蓿新品種中苜3號,實現了耐鹽高產性狀的聚合。在黃淮海地區含鹽量爲0.18%-0.39%的鹽鹼地上,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018公斤,比之前耐鹽苜蓿中苜1號增產10%以上。該品種分枝多、葉量多、葉片較大,初花期乾草粗蛋白含量達20%,品質優良。

  

  在苜蓿新品種選育與應用研究中,提出了中苜系列苜蓿新品種四級繁育體系及配套種子繁育技術,提出了苜蓿水肥調控、播種收穫等高產栽培技術要點,並進行技術集成與示範。通過科研單位+苜蓿生產企業+推廣單位+種植農戶的運行模式,中苜1號、2號、3號已在山東、河北、天津、北京、河南、內蒙古等10多個省區鹽鹼地及中低產田大面積種植,表現了較好的適應性與豐產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

  編 輯:孟然

  統稿編輯:何鵬

  責任編輯:張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