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網資料圖:韓魏公祠

韓琦情歸故鄉

楊林戰

韓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號贛叟,相州安陽人,北宋政治家,生前封魏國公,諡號曰“忠獻公”。一生歷北宋仁宗、英宗及神宗三朝,被譽爲“宋朝第一相”。

安陽網資料圖

忠獻公對家鄉懷有深沉的感情。且看名作《安陽好》:

安陽好,形勢魏西州。曼衍山川環故國,昇平歌吹沸高樓。和氣鎮飛浮。

籠畫陌,喬木幾經秋。花外軒窗排遠岫,竹間門巷帶長流。風物更清幽。

安陽網資料圖

題曰“安陽好”,故鄉到底好在哪裏呢?

一曰形勢好。安陽遠在戰國時代就是魏國的西州重鎮,眼下這裏山環水繞,護衛着古城。

二曰社會好。高樓櫛比,歡歌鼎沸,烘托出百姓安居樂業,百業興旺,映襯着政通人和。

三曰風物好。街道整飾如畫,經年喬木籠蔭,放眼望去,窗外遠山如屏,碧水縈繞綠竹。

安陽好,和韓琦的貢獻密不可分。這裏重點回顧他對公署郡圃(宋代不設郡,但北宋相州得賜名鄴郡,故州中公署後的園圃亦稱郡圃)的營建。韓魏王三次判相,逐步增添其中風物。第一次爲至和二年(1055年),建晝錦堂、求己亭、廣春亭、康樂園、休逸臺。第二次爲熙寧元年(1068年),建抱螺臺、榮歸堂、虛心堂、狎鷗亭、觀魚軒、忘機堂。第三次爲熙寧六年(1073年),建醉白堂、戇老庵。元代納新在《河朔訪古記》中評論道:“相州郡廨園亭雄壯華麗,甲於河朔。”

安陽網資料圖

韓琦詩文多有詠歎郡園者,內容大體可分爲如下幾類:

一、詠花草魚鳥

菊花:東籬秋晚黃花盛,陶令思歸興欲濃(《次韻答提舉王郎中》)。

牡丹:白晝亦凌香錦色,清陰宜接訟堂芳(《晝錦堂賞新牡丹》)。

蓮花:池中所出粗可愛,茨盤菱角紅白蓮(《醉白堂》)。紅芳照檻蓮千頻,綠蔭環波柳萬條(《盛署思接榮歸之遊寄相守張工部》)。

竹:前檻月波清漲夜,後檐風竹冷吟秋(《題忘機堂》)。輕陰竹滿窗間月,倒影蓮開水下天(《初會醉白堂》)。

魚:魚泳藻間諳物性,月沈波底發禪機(《狎鷗亭》)。喜擲舟前翻亂錦,靜潛波下起圓漚(《觀魚軒》)。

鳥:羣鷗只在輕舟伴,知我無心自不飛(《狎鷗亭》)。羣鳥護雛時起鬥,衆花成子幾堪嘗(《西園初暑》)。

寫諸種郡園風物,既是讚美故鄉美景,又有心情在其中,韓魏國公一片坦蕩之心跡可見一斑。

安陽網資料圖:晝錦書院碑亭

二、歌與民同樂

開闢郡圃不是爲獨享其樂,而是爲與衆同樂,這一點和歐陽修在滁州的做法異曲同工。他在《康樂園》中寫道:

當初“相署雖有園,狹陋日已久。州人歲節遊,若度一筒口。至則無足觀,疊跡但虛走。遂令歡賞心,歸去成煩嘔”。於是他“來闢而通,高戶敞軒牖”,康樂園適初春建成,安陽老百姓爭先恐後前來踏青,“或相攜以歌,或相醉以酒。”真是一片康樂。

在後來的詩中,他再四表達愛民情懷:

欲識芳園立意新,康辰聊以樂吾民(《寒食會康樂園》)。

名園初闢至和中,思與康時衆樂同(《再題康樂園》)。

舊拓名園壯鄴中,本思行樂與民同(《再題康樂園》)。

他在最後這首詩中還說,三來縱賞人休訝,白髮蒼顏坐醉翁。顯然是在應和老友歐陽修《醉翁亭記》中那位“蒼顏白髮”而與民同樂的醉翁。

安陽網資料圖:晝錦堂

三、賦心聲襟抱

韓琦歌詠家鄉的詩作中洋溢着個人情懷,展示其人真實一面。《晝錦堂》詩寫道:

茲餘來舊邦,意弗在矜炫。以疾而量力,拒莫稱方面。這是前兩次判相真實心情流露:迴歸故鄉,並非炫耀衣錦還鄉。意在養病,不敢稱自己是坐鎮一方的行政首長。

歸隱之情:第三次判相已66歲,實屬告老還鄉。前引詩句已多處暗示歸隱之情。如:

因建新堂慕昔賢,本期歸老此安然(《初會醉白堂》)。

烈士之懷抱:忠獻公雖老年而多病,但報國之情常在,請看《次韻答安撫滕甫侍讀誕日惠詩》(節選):

顧眄已知增氣燄,夢魂猶想接容輝。宸襟一日懷忠藎,召節星馳出禁扉。

顧眄,意爲“回頭看”,當是東漢名將馬援典故,老將當年壯心猶在,面對光武帝劉秀“據鞍顧眄,以示可用”。這裏作者自比,寫夢中還想着受到皇帝召見;希望皇上的心中還想着自己,自己則隨時聽候召喚奔馳復出,報效國家。

■律師聲明■編輯/朱琨 張琳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資訊

歡迎通過留言發表觀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