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日,美股慘遭“血洗”,基本抹平了2018年以來的漲幅。聯想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關於經濟週期理論的討論又熱烈起來。

  牛哥在查閱經濟週期相關的資料時,注意到原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周金濤在2016年3月份的一篇演講,關於今天經濟發生的種種現象,都被他提前預測到了。

  牛哥摘錄演講中的一些原片段,如下:

  1、現在這次經歷的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在座各位經歷的是從衰退向簫條的轉換點,在座各位未來十年註定在簫條中渡過,這是康德拉季耶夫不可改變的規律。

  到了2017年中期,大家就可以知道我的判斷對與不對。我曾經在2007年的時候判斷2008年將發生康德拉季耶夫週期衰退一次衝擊,就是大家看到的次貸危機。

  2、我在去年底給各個機構的建議是,要做好大幅降低資產收益率的心理預期的準備,同時要做好應對未來在2017年到2019年可能發生流動性危機的準備。

  我奉勸大家,比如說如果想發債最好發五年的,2018年之後就能夠感到我說的話的意義。

  3、怎麼辦?我需要爲我手中的錢保值,所以,大家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買進一線城市核心區域的房地產。第二個辦法搞點新興產業,很多人投了很多新三板。從我的本心出發,這兩個辦法都是消滅中產階級財富的方法。

  4、我的看法是,未來五年是資產的下降期,這個時候大家儘量持有流動性好的資產,而不要持有流動性不好的資產。像高位的房子就是流動性不好的資產,還有一級市場的股權也是流動性不好的資產。

  爲什麼提新三板,因爲流動性很差,想賣很難賣。在未來的投資,大家一定注意,賺錢不重要,第一目標是保值,第二是流動性。這兩個是未來五年大家在投資的時候我覺得一定要非常注意的一個,應該是一個最核心的問題。

  可惜的是,這位偉大的經濟學家因胰腺癌於2016年12月27日去世,年僅44歲。

  除了預測到今年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他還成功預測了2007年的次貸危機,2013年提出房地產週期拐點,2015年成功預測了全球資產價格動盪。

  他預測的基本根據就是經濟週期理論,他是中國康德拉季耶夫週期理論研究的開拓者,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瞭解下經濟週期。

  2

  首先,什麼是經濟週期。

  核心觀點是全世界的資源商品和金融市場會按照50-60年爲週期進行波動,一個大波里面有4個小波:繁榮、衰退、蕭條、復甦。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衰退是指經濟出現停滯或負增長的時期。這時候消費者需求、投資急劇下降,對勞動的需求、產出下降、企業利潤急劇下滑、股票價格和利率一般也會下降。

  蕭條指規模廣且持續時間長的衰退, 其明顯特徵是需求嚴重不足,生產相對嚴重過剩,銷售量下降,價格低落,企業盈利水平極低,生產萎縮,出現大量破產倒閉,失業率增大。

  歷史上有過三次大型經濟危機的情況,包括2008年金融危機,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1920年代德國高通脹疊加的經濟蕭條。

  3

  經濟週期是怎麼產生的?

  首先記住一個簡單的經濟規律,一個人的支出是另一個人的收入。

  推動我們當下經濟發展的錢,多來源於向未來借貸,俗稱信貸。

  如果沒有信貸,想增加支出,只能增加收入,因此,提高生產率是經濟增長的唯一途徑。

  信貸是讓你提前消費,向未來的自己借錢,並承諾日後歸還,這就形成了一個週期,個人如此,企業及整個經濟系統也是如此。

  一開始,借貸產生的收入可以覆蓋支出,企業繼續用更多的信貸來擴張規模,經濟不斷發展,就產生了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不斷擴張的過程中,當信貸的增速過快,超過產能。即市面流通的錢多了,物品卻少了,物價就會上漲,產生通貨膨脹。

  央行就會加息,增加信貸的成本。人們借貸少了,手中的錢少了,就會減少支出,由於一個人的支出是另一個人的收入,社會的收入也會減少,物價就降低,產生通貨緊縮,經濟就開始衰退。

  如果衰退嚴重,央行通過降息等手段刺激,經濟就會再次擴張。

  這種短週期不斷重複,人們不斷借錢,過度消費,償債成本增速漸漸超過收入,人們支出減少,社會總收入減少,債務負擔過重,信用降低,信貸也減少,此時經濟就進入了蕭條期,央行降息等經濟手段以已經失去作用。

  當債務過高,政府要做的是減少全社會的債務負擔,也就是全面去槓桿,引導經濟走向復甦期。

  全面去槓桿的方法有四種:削減個人、企業和政府的支出、債務違約和債務重組、財富再分配,劫富濟貧以及印發更多的貨幣。

  這四種方法被用於歷史上每一次的經濟復甦,每個方法單獨使用或濫用,都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決策者必須找到平衡,如果處理得當,經濟活動恢復正常,大約需要十年,因此有失去的十年這種說法。

  4

  瞭解了經濟週期後,再回到我們的題目“人生有幾次暴富的機會?”,我們每個人都是在經濟週期運行的軌跡中發展的,人一輩子的壽命,只夠經歷一次完整的長的經濟週期。

  在這一次完整的長週期裏,又有幾次中小週期,按照理論來講,人一生中能獲得的機會只有三次,抓住其中一個,至少能成爲箇中產階級。

  人生髮財靠康波,如周金濤所說,每個人的財富積累一定不要以爲是你多有本事——財富積累完全來源於經濟週期運動的時間給你的機會。

  那我們一生要經歷或已經經歷過了哪些週期,錯過了幾次機會,未來還有什麼機會?牛哥下次再爲你分解。

  本文參考資料:

  周金濤演講《人生就是一場康波》

  雷·達里奧動畫短片《經濟週期是怎樣運行的》

  百度百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